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电气 技术措施.动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时间:
收藏 分享 阅读模式: 分节阅读 全文阅读 字号:
1 总则
2 供配电系统
2.1 一般规定
2.2 负荷分级
2.3 各级负荷用户和设备的供电要求
2.4 电压等级选择与供电系统设计
2.5 供电质量与谐波治理、功率因数补偿
2.6 负荷计算
2.7 附 录
3 配变电所
3.1 一般规定
3.2 配变电系统
3.3 配变电所的位置
3.4 配电变压器
3.5 配电装置
3.6 继电保护装置
3.7 自动装置及操作电源
3.8 电工测量
3.9 配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
3.10 对有关专业要求
3.11 附录
4 应急电源
4.1 一般规定
4.2 柴油发电机组
4.3 EPS电源装置
4.4 UPS不间断电源装置
4.5 太阳能光伏电源装置
4.6 附录
5 低压配电
5.1 一般规定
5.2 低压配电系统
5.3 低压配电线路保护
5.4 保护电器选择性配合
5.5 低压电器
5.6 导体选择
5.7 附录
6 线路敷设
6.1 一般规定
6.2 直敷布线
6.3 金属导管布线
6.4 可挠金属电线保护套管布线
6.5 金属线槽布线
6.6 刚性塑料导管(槽)布线
6.7 电缆桥架布线
6.8 电气竖井内布线
6.9 封闭式母线布线
6.10 电力电缆布线
6.11 预制分支电缆布线
6.12 矿物绝缘电缆布线
6.13 电缆布线的防火、防腐措施
7 常用电器设备配电
7.1 一般规定
7.2 电动机
7.3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7.4 自动门
7.5 日用电器
7.6 舞台用电设备
7.7 升降类停车设备
7.8 附录
8 电器照明
8.1 一般规定
8.2 照明质量
8.3 照明方式与种类
8.4 照明光源、灯具及附件
8.5 照明计算
8.6 照明设计
8.7 照明供电
8.8 照明控制
8.9 功能建筑的照明设计要求
8.10 建筑景观照明
8.11 电气照明智能化控制系统
9 建筑物防雷
9.1 一般规定
9.2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与防雷措施
9.3 接闪器
9.4 避雷引下线
9.5 接地装置
9.6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措施
9.7 浪涌保护器
9.8 其他防雷保护措施
9.9 附录
10 接地安全
10.1 一般规定
10.2 电气装置保护接地范围
10.3 接地要求和接地电阻
10.4 接地装置
10.5 通用电力设备接地及等电位联结
10.6 电子设备、计算机房接地
10.7 医疗场所的安全防护
10.8 特殊场所的安全防护
10.9 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
1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1.1 一般规定
11.2 系统保护对象分级与报警探测器区域的划分
11.3 系统设计
11.4 消防联动控制
11.5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设置
11.6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
11.7 火灾应急广播与火灾报装置
11.8 消防专用电话
11.9 火灾应急照明
11.10 系统供电
11.11 导线选择及敷设
11.12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11.13 消防值班室与消防控制室
11.14 系统接地的设置
12 安全防范系统
12.1 一般规定
12.2 入侵报警系统
12.3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12.4 出入口控制系统
12.5 访客对讲系统
12.6 电子巡查系统
12.7 安防监控中心
1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13.1 一般规定
13.2 系统构成
13.3 系统功能
13.4 系统设计
13.5 控制机房
13.6 缆线选择与敷设
13.7 电源与接地
13.8 附录
14 综合布线系统
14.1 一般规定
14.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设计配置
14.3 工作区设计
14.4 配线子系统设计
14.5 干线子系统设计
14.6 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设计
14.7 管理的设计
14.8 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14.9 安装工艺要求
14.10 线路敷设
14.11 电气防护、接地及防火
14.12 各类建筑综合布线工程的系统设计示例
15 通信系统
15.1 一般规定
15.2 通信接入网系统
15.3 程控用户电话(调度通信)交换机系统
15.4 无线通信系统
15.5 通信配线与营道
16 有限电视和卫星接收系统
16.1 一般规定
16.2 设计原则
16.3 前端
16.4 放大器选择
16.5 光纤传输系统
16.6 用户分配网络
16.7 用户数字电视终端(DVB-C机顶盒)
16.8 机房工程
16.9 设备安装与线路敷设
16.10 供电、防雷与接地
16.11 附录
17 广播系统
17.1 一般规定
17.2 广播系统的组成及设置原则
17.3 广播网
17.4 设备的选型与设置
17.5 控制室
17.6 设备安装与线路敷设
17.7 供电、防雷与接地
18 扩声系统
18.1 一般规定
18.2 扩声系统的技术指标
18.3 扩声系统的组成
18.4 厅堂扩声系统的计算
18.5 声道选择
18.6 传声器的布置与反馈抑制
18.7 室内扬声器的布置方式与要求
18.8 厅堂扩声设备的选择
18.9 控制室
18.10 扩声系统馈线设计
18.11 供电、防雷与接地
19 会议系统
19.1 一般规定
19.2 会议系统的分类与功能
19.3 会议电视系统
19.4 IP视讯会议系统
19.5 会议电话系统
19.6 会议讨论系统
19.7 会议讨论及表决系统
19.8 同声传译系统
19.9 会议管理系统
19.10 设计要点
19.11 会议系统建筑及环境要求
19.12 线路设计
19.13 电源与防雷接地
20 公共信息显示系统
20.1 一般规定
20.2 信号显示系统
20.3 医院呼应信号系统
20.4 宾馆(酒店)、旅馆呼应信号系统
20.5 时钟系统
20.6 附录
21 信息网络系统
21.1 一般规定
21.2 网络及其设计原则
21.3 网络结构与传输介质的选择
21.4 网络连接部件的配置
21.5 操作系统软件与网络安全
21.6 方式连接
21.7 网络应用
22 智能化集成系统
22.1 一般规定
22.2 智能化集成系统集成内容
22.3 智能化集成系统软件
22.4 住宅建筑(小区)的智能化集成系统
22.5 办公、文化、商业、媒体、体盲、医院、学校建筑的智能化集成系统
22.6 交通建筑的智能化集成系统
23 机房工程
23.1 一般规定
23.2 机房
23.3 弱电间
23.4 控制室
24 公共建筑电气设计
24.1 一般规定
24.2 体育场馆电气设计
24.3 博物馆电气设计
24.4 会展中心电气设计
24.5 综合医院电气设计
全文
模式
字号:
16.3 前端

16.3.1 前端组成见方框图16.3.1

16.3.3 开路电视接收天线应根据不同的接收条件选择1 强场强区:当接收频道较多时,应选择方向性强,而旁瓣和后瓣小的单频道多单元天线(频道专用天线)。

2 中场强区:对天线的方向性要求不太高,可选用多单元单频道天线或选用多单元宽频天线(但每一频道的信号必须满足前端输入信号质量要求〕。

3 弱场强区:当离发射台很远或虽不远但处山区,必须选用多单元高增益或垂直复合天线,也可加装天线放大器来提高电平,

4 接收的电视信号来自同一地点或同一方问的多个电视频道,且频率相差不太远,场强相差不太大,且距离较远时可选用宽频段天线(要求同中场强度天线一样)。

5 接收来自不同方向的电视信号时,必须每个频道选用一付单频道天线。

16.3.4 各频道天线送至前端的最小输入电平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Shimin——天线送至前端的最小输入电平(dBμV);

[C/N]h——服配绐前端的载噪比(dB)。

Fh——前端的噪声系数(dB)。

16.3.5 前端输出电平的设计值

1 采用频道放大器输出型前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Sha——频道放大器输出电平设计值(dBμV);

Shomax——频道放大器标称最大输出电平(dBμV)。

2 采用宽带放大器输出型前端

式中 S'ho——宽带放大器个频道输出电平设计值(dBμV);

S'homax——宽带大器标称最大输出电平(dBμV);

N——系统传输的频道数目;

CMh——分配前端的交扰调制比(dB)。

16.3.6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1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组成,见框图16.3.6。

2 卫星电视广播频率使用范围及频率使用区域应符合表16.3.6-1的要求。

3 我国C波段卫星电视广播频道的划分及使用频率应符合表l6.3.6-2的要求。

4 Kl波段卫星电视广播频道的划分及使用频率应符合表16.3.6-3的要求。

5 卫星电视天线的直径选择应依据当地卫星的EIRP值(等效全向辐射功率,能在公布的卫星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图上查阅或按公式计算,本文略)和接收质量的等级来确定, EIRP关系如下:

式中 C——接收端输入功率(dBW);

G——接收天线的增益(dB);

Ls——传输损耗(dB);

天线增益在实际工作工程中也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G——接收天线增益(dB)可从产品说明中查到;S——天线口径面积(㎡);

λ——工作波长(m);

D——天线直径(m);

η——天线效率。η=0.5~0.6, 改进后的卡氏夭线η=0.7。

6 C、KU波段卫星电视的多个转发器具有500MHz带宽,为能收看所有节目,要求天线馈线系统也必须具有良好的500MHz的宽频带特性。

7 接收天线结构的选择;

1)在条件比较恶劣的场合,宜选用具有抗腐蚀,耐热,耐低温,耐潮湿的板状天线;

2)在沿海、高山宜选择能抗风暴,抗腐蚀,耐热,耐低温,耐潮湿的网状天线。

8 卫星电视接收天线的跟踪方式,有手动、电动和自动三种。一般宜采用手动跟踪。但大口径天线宜采用电动跟踪;大型的重要区域性的地面站,宜采用自动跟踪天线。

9 选择卫星电视接收机的主要指标应:高灵敏、低噪声、二次输入功率和输出电平适当,并必须符合中国电视制式。

16.3.7 接收天线的几何位置计算

1 接收天线的方位角和仰角的计算;

由于我国处于北半球,接收赤道上空的卫星直播电视时,为简化计算,接收地点的方位角采用以正南方为基准(通常有以正北方向为基准),当计算的结果α为正值时,表示天线的方位角度应该是正南向西偏α角度,如果计算的结果为负值时,应该是正南向东偏α角度。

接收天线方位角α的计算:

式中 R——地球的平均半径(6370km);h——卫星距地球的高度(例如35.860km);

Q——接收地面站的纬度(度);

Ф——相对经度差(度),[既包含地面站位置的子午线平面与卫星的垂直圈之夹角(经度差)]。为了计算方便也可采用简化公式假定卫星的轨道位置经度为λs,接收地的经度为Ф,纬度为Q。则接收天线的方位角和仰角可按下式计算;

相对经度差为Ф;Ф=Ф-λs

方位角(以正北方向顺时针)为180+α(度)

式中 COSβ=COSФCOSФ

根据COSβ即可求出sinβ值。

2 图解法查天线方位角和仰角见图16.3.7。

3 接收地点到卫星距离的计算见下式;

16.3.8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

1 卫星数字电视广播采用DVB-S标准。

2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由三部分构成;即信道接收部分、解复用部分和MPEG-2解码部分。

16.3.9 开路电视接收天线的接收场强及处理

1 确定场强值有三种方法;经验性数据,公式计算,现场实测值。由于电波传输中受种种因素影响,上述三种方式所得数值只能作参考。

2 场强值的划分可参考表16.3.9。

16.3.1O 当某频道的接收场强较强或各频道之间的接收场差别过大,应装设频道转换器。

1 U/V变换:将UHF频段的电视信号变换成VHF频段信号。增加接收UHF频段电视节目,适用于原已安装VHF频段的系统。

2 V/V变换:将某一VHF频段电视信号变换为另一VHF频道电视信号。适用于系统接收地点离电视射台较近,室内直射波场强很强,会造成前端重影干扰的系统。

3 V/U变换:将VHF频段的电视信号变换成UHF频段电视信号。适用于前端输出UHF频段电视频道较多,VHF频段电视频道较少的系统。

16.3.11 邻频前端的主要技术要求;

1 邻频抑制:为防止上下邻频载波干扰及视频干扰,要求邻频道抑制达到60dB以上;

2 载波稳定性:邻频系统各个频道的载波总值差应不大于20kHz,本频道图像伴音载波间距误差不大于10kHz;

3 相邻频道间电平差:不大于1dB;

4 各频道电平差:要求相距9个频道间的载波电平差不大于2dB;

5 A/V功率比:应达到-17dB,而且在-10~-20dB间可调;

6 通带特性:要求-0.75MHz~+6MHz内幅度变化不大于±1dB。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
纠错
手机扫码浏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