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泵站设计标准》GB 50265-202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时间:2022-12-01
收藏 分享 阅读模式: 分节阅读 全文阅读 字号:
前言
1 总则
2 术语
3 泵站等级及标准
4 泵站主要设计参数
4.1 设计流量
4.2 特征水位
4.3 特征扬程
5 站址选择
5.1 一般规定
5.2 泵站站址选择
6 总体布置
6.1 一般规定
6.2 泵站布置形式
7 泵房
7.1 泵房布置
7.2 防渗排水设计
7.3 稳定分析
7.4 地基计算及处理
7.5 主要结构计算
7.6 结构抗震设计及措施
8 进出水建筑物
8.1 引渠
8.2 前池及进水池
8.3 出水管道
8.4 出水池及压力水箱
9 其他形式泵站
9.1 一般规定
9.2 竖井式泵站
9.3 缆车式泵站
9.4 浮船式泵站
9.5 潜水泵站
9.6 潜没式泵站
10 水力机械及辅助设备
10.1 主泵
10.2 进出水流道
10.3 进水管道及泵房内出水管道
10.4 过渡过程及产生危害的防护
10.5 真空及充水系统
10.6 排水系统
10.7 供水系统
10.8 压缩空气系统
10.9 供油系统
10.10 水力监测系统
10.11 起重设备
10.1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10.13 水力机械设备布置
10.14 机修设备
11 电气
11.1 供电系统
11.2 电气主接线
11.3 主电动机选择
11.4 主变压器选择
11.5 高压配电装置选择
11.6 无功功率补偿
11.7 站用电
11.8 室内外主要电气设备布置及电缆敷设
11.9 电气设备的防火
11.10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装置
11.11 照明
11.12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1.13 计算机监控系统
11.14 视频监视系统
11.15 信息管理系统
11.16 测量表计装置
11.17 操作电源
11.18 通信
11.19 电气试验设备
11.20 电气节能
12 闸门、拦污栅及启闭设备
12.1 一般规定
12.2 拦污栅及清污机
12.3 拍门及快速闸门
12.4 启闭设备
13 泵站更新改造设计
13.1 一般规定
13.2 泵站建筑物
13.3 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
14 工程安全监测
附录A泵站稳定分析有关参数
附录B快速闸门闭门速度及撞击力近似计算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全文
模式
字号:
11.13 计算机监控系统
11.13.1 计算机监控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新建与改造的大型泵站应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模式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控制,新建与改造的中型泵站宜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控制;
    2 系统设计应具有完善的测量、控制、保护和监视功能,满足泵站控制与调节、安全监视及生产运行管理等多方面的要求;
    3 系统宜按分层分布式结构设计,可分为远程调度层、泵站监控层、现地控制层,控制级权限宜按照实际运行与调度需求确定;
    4 系统各单元应相对独立、智能化程度高、通用性好,支持多种标准化协议;
    5 电动机单机容量在630kW及以上且机组在2台及以上或单机容量在630kW以下且机组台数在3台及以上时,应设泵站中控室。
11.13.2 计算机监控系统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系统硬件配置宜根据泵站规模在表11.13.2中选择:
表11.13.2 系统硬件配置建议

续表 11.13.2
    2 服务器、操作员工作站、通信工作站、可编程控制器的CPU、电源等重要设备可根据泵站运行需要采用冗余配置。
    3 系统应具备完善可靠的通信网络,远程调度层、泵站监控层宜采用以太网通信方式,现地控制层通信可根据需求采用现场总线或以太网通信方式。通信应采用成熟、开放、通用的标准协议与接口。
11.13.3 监控系统采集的数据应根据各设备系统设计及工艺要求,在下列信息量中选择:
    1 主要电气设备的电流、电压、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电度等;
    2 主水泵及辅机水系统的流量;
    3 泵站上下游、拦污栅前后、辅机系统各水池(井)的水位,主泵及辅机系统各油槽(箱)的油位;
    4 主水泵进出口及流道,辅机油、气、水等系统的压力;
    5 机组轴承及油槽、定子绕组及铁芯、冷却水、齿轮箱、变压器等的温度;
    6 机组导轴承及推力轴承、主轴、叶轮外壳等的振动和摆度;
    7 各闸门、重要阀门的开度;
    8 水泵转轮叶片角度;
    9 机组转速;
    10 各断路器、隔离开关(手车)、接地开关位置,主要电气设备、辅机设备的工作状态;
    11 各设备的继电保护事件记录与保护定值等。
11.13.4 机组及其公用设备自动化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机组及其公用设备自动控制宜由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实现。大型泵站宜每台机组设置一套现地测量控制设备;对于装机台套数多且单机功率较小的中小型泵站可几台机组共用一套现地测量控制设备;公用设备与辅助设备宜单独设置现地测量控制设备;各现地测量控制设备宜与测控对象就近布置。
    2 机组的自动控制系统应能从现地或远方以一个命令使机组按规定的顺序开机或停机,并接通信号显示。
    3 机组辅助设备应能实现与主机组的联动控制和手动操作。
    4 完成对机组及其辅助设备主要运行参数的自动监视,运行异常时应能自动报警。
    5 发生事故时机组应能自动停机、关闭机组断流装置,并接通事故信号显示。
    6 机组启动应具备下列条件:
    1)机组及其辅助设备无事故或故障;
    2)断路器在分闸位置;
    3)机组前后水位满足水泵运行要求;
    4)过流通道所有闸门(阀门)位置满足机组启动要求。
    7 机组控制设备应在机旁和中控室设置独立的硬布线紧急停机回路,可手动作用于紧急停机和关闭机组断流装置。
    8 各类事故信号除应引入机组控制设备外,机组电气保护和水力机械事故应直接作用于电机断路器跳闸,并联动机组断流装置。
    9 机组辅助设备、全厂公用设备的每台被控设备(油泵、水泵、空压机等)宜设“手动”“自动”“切除”三种运行方式。
    10 当辅助系统中有互为备用的两台或两台以上电动机时,应按自动轮换优先启动顺序设计,并宜避免两台或多台电动机同时启动。
    11 机组油、气、水等辅助系统的电动机宜空载或轻载启动,电动机达到额定转速后,再切换油、气、水路,使电动机带负荷运行。
    12 机组辅助设备、全厂公用设备的控制应保证受控参数(液位、液压、气压等)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如果受控参数偏离允许范围应发报警信号。
    13 设备控制、动力电源消失时应发报警信号。
11.13.5 全站自动化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泵站在实现机组及各系统自动化的基础上,可根据需要实现全站自功化。
    2 全站自动化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全站自动经济运行;
    2)全站安全监控及数据采集处理;
    3)根据抽水流量要求进行机组运行成组联合控制。
    3 当泵站需要接受远方监控时,应设置远方监控接口,远方监控接口应与泵站监控系统结合,完成信息采集、发送和命令接收、执行。
11.13.6 监控系统应配备能够实现全部功能的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主要是操作系统)、支持软件和应用软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控系统应采用具有良好实时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和高可靠性等技术性能指标、符合开放系统互联标准的操作系统。
    2 监控系统应配备有效的、操作方便灵活的开发环境和必要的支持软件,支持软件宜包括下列内容:
    1)应用程序开发工具软件;
    2)交互式数据库编辑工具软件;
    3)交互式画面编辑工具软件;
    4)交互式报表编辑工具软件;
    5)通信软件应适用于工业控制的标准协议;
    6)诊断软件包括在线周期性诊断、请求诊断、离线诊断。
    3 应用软件应采用模块化结构,能扩展或修改。系统硬件升级时,软件应能方便地移植。应用软件宜包括下列内容:
    1)数据采集软件;
    2)数据处理软件;
    3)数据库软件;
    4)数据库接口软件;
    5)控制和调节软件;
    6)人机接口软件;
    7)报警记录显示和打印软件;
    8)语音报警和查询软件;
    9)系统时钟管理软件;
    10)系统服务管理软件;
    11)网络管理软件。
    4 其他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技术条件》DL/T578有关人机接口及操作要求的规定。
11.13.7 调度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配置及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泵站群或梯级泵站宜在各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监控与调度中心,对全部或主要泵站进行集中监控和远程调度。监控与调度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应为泵站远程调度层。
    2 监控与调度中心硬件配置宜按本标准表11.13.2选择,重要设备宜采用冗余配置,与泵站监控层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应稳定可靠,必要时可设置备用通道。
    3 监控与调度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除应实现本标准第11.13.3条~第11.13.5条的功能及要求外,还应实现下列功能:
    1)远程监视与控制;
    2)流量平衡、联合调度与优化运行;
    3)站间通信、站与监控及调度中心的通信;
    4)与其他系统的通信。
    4 通信方式及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泵站群或梯级泵站的规模、系统要求、生产管理体制等因素统一规划调度通信方式;
    2)通信网络可采用租用公网或建设专网,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
    3)通信网络采取相应的安全隔离措施,保证通信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1.13.8 安全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控系统与非控制区设备之间应采用具有访问控制功能的设备、防火墙或相当功能的设施,实现逻辑隔离;
    2 监控系统与MIS系统等管理信息大区设备之间应采取接近于物理隔离强度的隔离措施,如以网络方式连接,则应设置专用横向单向安全隔离装置;
    3 监控系统与调度数据网之间应配置纵向加密认证装置或纵向加密认证网关进行安全防护;
    4 安全防护方案、通用安全防护措施等其他要求应符合电力系统现行相关文件的规定。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
纠错
手机扫码浏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