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JGJ 95-201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时间:2012-04-01
下载 收藏 分享 阅读模式: 全文阅读 分节阅读 字号: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with cold-rolled ribbed steel wires and bars

JGJ 95-2011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  2    4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135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批准《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 95-2011,自2012年4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2、3.1.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2003同时废止。

   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1年8月29日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料;4.基本设计规定;5.结构构件设计;6.构造规定;7.施工及验收。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纳入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规范了冷轧带肋钢筋应用范围;修改了冷轧带肋钢筋强度设计值;修改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的有关规定;调整了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和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的有关规定;钢筋进场增加了重量偏差检验项目。

   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结构研究所(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郑州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安阳市合力高速冷轧有限公司

                    天津市建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王晓锋  顾万黎  王水鑫     卢锡鸿  刘立新  周建民  陈远椿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沙志国  钱稼茹  陶学康  李晓明 张承起  李景芳  朱建国     蔡仁祉

▼ 展开条文说明

1总则

1      

1.0.1  为了在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确保质量、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采用冷轧带肋钢筋配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中、小型结构构件的设计与施工。

1.0.3  对冷轧带肋钢筋配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2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  术语和符号

2.1      

▼ 展开条文说明

2.1.1  冷轧带肋钢筋  cold-rolled ribbed steel wires and bars

   热轧圆盘条经冷轧后,在其表面带有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三面或二面横肋的钢筋。

2.1.2  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  cold-rolled ribbed steel wires and bars with improved elongation

   经回火热处理,具有较高伸长率的冷轧带肋钢筋。

2.1.3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  concrete structures rein-forced with cold-rolled ribbed steel wires and bars

   配置受力冷轧带肋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2.2 符号

2.2      

▼ 展开条文说明

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

       M——弯矩设计值;

       Mk——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q——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σcon——预应力冷轧带肋钢筋张拉控制应力;

       σck——荷载标准组合下抗裂验算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

       σp0——预应力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力冷轧带肋钢筋应力;

       σpc——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在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的预压应力;

       σsq——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应力;

       Wmax——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

2.2.2  材料性能

       δ5——测量标距为5倍直径时钢筋的伸长率;

       δ100——测量标距为100mm时钢筋的伸长率;

       CRB550——抗拉强度为550N/mm2的冷轧带肋钢筋;

       CRB600H——抗拉强度为600N/mm2的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

       Es——钢筋弹性模量;

       ftk——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ptk——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f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y——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

       fpy——预应力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py——预应力筋抗压强度设计值;

       fyk——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

       δgt——钢筋最大力总伸长率。

2.2.3  几何参数

       A——构件截面面积;

       A0——构件换算截面面积;

       Ap——受拉区纵向预应力冷轧带肋钢筋的截面面积;

       As——受拉区纵向非预应力冷轧带肋钢筋的截面面积;

       b——矩形截面宽度,T形或I形截面的腹板宽度;

       h0——截面有效高度;

       l0——计算跨度;

       l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ltr——预应力冷轧带肋钢筋的预应力传递长度;

       W0——构件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

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

       γ——构件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

       ρp——单筋受弯构件中预应力冷轧带肋钢筋的配筋率;

       γcr0——构件的抗裂检验系数实测值;

       cr]——构件的抗裂检验系数允许值。

3材料

3.1 钢筋

3      

3.1      

3.1.1  冷轧带肋钢筋可用于楼板配筋、墙体分布钢筋、梁柱箍筋及圈梁、构造柱配筋,但不得用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梁、柱纵向受力钢筋及板柱结构配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冷轧带肋钢筋应按下列规定选用:

     1  CRB550、CRB600H钢筋宜用作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钢筋焊接网、箍筋、构造钢筋以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非预应力筋。CRB550钢筋的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轧带肋钢筋》GB l3788的规定,CRB600H钢筋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2  CRB650、  CRB650H、  CRB800、  CRB800H和CRB970钢筋宜用作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的预应力筋。CRB650、CRB800和CRB970钢筋的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轧带肋钢筋》GB 13788的规定,CRB650H、CRB800H钢筋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

     3  直径4mm的钢筋不宜用作混凝土构件中的受力钢筋。

▼ 展开条文说明

3.1.2  冷轧带肋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钢筋混凝土用冷轧带肋钢筋的强度标准值fyk应由抗拉屈服强度表示,并应按表3.1.2-1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冷轧带肋钢筋的强度标准值fptk应由抗拉强度表示,并应按表3.1.2-2采用。自2022年4月1日起废止该条,点击查看:新规《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8-2021

表3.1.2-1  钢筋混凝土用冷轧带肋钢筋强度标准值(N/mm2)

表3.1.2-2  预应力混凝土用冷轧带肋钢筋强度标准值(N/mm2)

注:两表中直径4mm的冷轧带肋钢筋仅用于混凝土制品。

▼ 展开条文说明

3.1.3  冷轧带肋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y及抗压强度设计值f'y应按表3.1. 3-1、表3.1.3-2采用。自2022年4月1日起废止该条,点击查看:新规《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8-2021

表3.1.3-1  钢筋混凝土用冷轧带肋钢筋强度设计值(N/mm2)

注:冷轧带肋钢筋用作横向钢筋的强度设计值fyv应按表中fy的数值采用;当用作受剪、受扭、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时,其数值应取360N/mm2

表3.1.3-2  预应力混凝土用冷轧带肋钢筋强度设计值(N/mm2)

▼ 展开条文说明

3.1.4  冷轧带肋钢筋弹性模量Es可取1.9×105N/mm2

▼ 展开条文说明

3.1.5  CRB550、CRB600H钢筋用于需作疲劳性能验算的板类构件,当钢筋的最大应力不超过300N/mm2时,钢筋的200万次疲劳应力幅限值可取150N/mm2

▼ 展开条文说明

3.2 混凝土

3.2      

3.2.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 展开条文说明

3.2.2  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强度设计值及弹性模量等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采用。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JGJ 95-2011

4基本设计规定

4.1 一般规定

4  基本设计规定

4.1  一般规定

4.1.1  冷轧带肋钢筋配筋的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设计规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构件抗震设计和耐久性设计等,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及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当用于钢筋焊接网时,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的有关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4.1.2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连续板的内力计算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其支座弯矩调幅幅度不应大于按弹性体系计算值的15%。

▼ 展开条文说明

4.1.3  冷轧带肋钢筋配筋的混凝土板类受弯构件的设计,应根据使用要求选用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构件的正截面裂缝控制等级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受力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

     2  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受力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时,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拉应力不应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ftk

     3  三级:允许出现受力裂缝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本规程表4.1.4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4.1.4  冷轧带肋钢筋配筋的混凝土板类受弯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荷载组合及受力裂缝宽度限值Wlim,应根据结构类别和所处的环境类别按表4.1.4采用。

表4.1.4  裂缝控制等级、荷载组合及受力裂缝宽度限值

注:1  环境类别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汁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等级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

   3  表中的受力裂缝宽度限值为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 展开条文说明

4.1.5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板类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准永久组合,预应力混凝土板类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标准组合,并均应考虑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不应超过表4. 1.5规定的挠度限值。

   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

   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永久荷载较小时宜考虑反拱过大对使用的不利影响,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不宜超过表4.1.5规定的挠度限值。

表4.1.5  板类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

注:1  表中l0为构件的计算跨度;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0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

   2  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 展开条文说明

4.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

4.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

4.2.1  预应力冷轧带肋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不宜超过0.7fptk,且不应低于0.4fptk

▼ 展开条文说明

4.2.2  放松预应力筋时,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如设计无要求时,不宜低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75%。

▼ 展开条文说明

4.2.3  预应力冷轧带肋钢筋中的预应力损失值可按表4. 2.3的规定计算,当计算求得的预应力总损失值小于100N/mm2计时,应取100N/mm2

表4. 2.3  预应力损失值(N/mm2)

注:表中△t为混凝土加热养护时,受张拉的冷轧带肋钢筋与承受拉力的设备之间的温差(℃)。

4.2.4  直线预应力冷轧带肋钢筋由于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σl1可按下式计算:

σl1=(a/l)Es  (4.2.4)

 式中:l——张拉端至锚固端之间的距离(mm);

     a——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值(mm),当张拉端用锥塞式锚具时,钢筋在锚具中的滑移取5mm或经试验确定;当张拉端用带螺帽的锚具时,螺帽缝隙取0.5mm。

▼ 展开条文说明

4.2.5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锚固区的正截面和斜截面受弯承载力可不作计算。需计算时,可按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执行。

▼ 展开条文说明

4.2.6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阶段验算。

▼ 展开条文说明

5结构构件设计

5.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5  结构构件设计

5.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5.1.1  结构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5.1.2  纵向受拉钢筋屈服与受压区混凝土破坏同时发生时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b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钢筋混凝土构件

ξb1/[1+(0.002/εcu)+(fy/Esεcu)]  (5. 1. 2-1)

     2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ξb1/[1+(0.002/εcu)+(fpyp0)/(Esεcu))]  (5. 1. 2-2)

式中:ξb——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取xb/h0

     xb——界限受压区高度;

     h0——截面有效高度;

     fy——冷轧带肋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本规程表3.1.3-l采用;

     fpy——预应力冷轧带肋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本规程表3.1. 3-2采用;

     Es——冷轧带肋钢筋弹性模量,按本规程第3.1.4条采用;

    σp0——预应力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力筋应力,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计算;

    εcu——非均匀受压时的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采用;

    β1——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采用。

▼ 展开条文说明

5.1.3  结构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及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此时冷轧带肋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应取360N/mm2

▼ 展开条文说明

5.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5.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5.2.1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根据本规程第4. 1.4条的规定,按所处环境类别和结构类别确定相应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并按下列规定进行受拉边缘应力或正截面裂缝宽度验算:

     1  —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    

     在荷载标准组合下应符合下式规定:

σckpc≤0  (5.2.1-1)

     2  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

     在荷载标准组合下应符合下式规定:

σckpc≤ftk  (5.2.1-2)

     3  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

     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应符合下式规定:

Wmax≤Wlim  (5.2.1-3)

式中:σck——荷载标准组合下抗裂验算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

     σpc——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在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的预压应力,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计算;

     ftk——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Wmax——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板类受弯构件应按本规程第5.2.2条计算,梁式受弯构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计算;

     Wlim——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按本规程第4.1.4条采用。

▼ 展开条文说明

5.2.2  钢筋混凝土板类受弯构件中,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Wmax(mm),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Wmax=1.9ψ(σsq/Es)[1.9cs+0.08(deqte)]  (5.2.2-1)

ψ=1.05-(0.65ftkteσsq)  (5.2.2-2)

σsq=(Mq/0.87h0As)  (5.2.2-3)

deq=Σnid2i/Σnividi  (5.2. 2-4)

ρte=As/Ate  (5.2.2-5)

式中:    ψ——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当ψ<0.2时,取ψ=0.2;当ψ>1时,取ψ=1;对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取ψ=1;

     σsq——    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应力;

     Es——    冷轧带肋钢筋的弹性模量,按本规程第3.1. 4条取值;

     cs——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mm);

     ρte——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当ρte<0.01时,取ρte=0.01;

     Ate——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取Ate=0.5bh+(bf—b)hf,此处,bf、hf为受拉翼缘的宽度、高度;

     As——受拉区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Mq——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deq——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mm);

     d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公称直径;

     n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根数;

     v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对冷轧带肋钢筋取1.0。

▼ 展开条文说明

5.2.3  在荷载标准组合下,受弯构件抗裂验算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应按下式计算:

σck=Mk/W0   (5. 2. 3)

式中:Mk——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W0——构件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

5.2.4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抗裂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5.2.5  当需对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区段进行正截面和斜截面抗裂验算时,应考虑预应力筋在其预应力传递长度ltr范围内实际应力值的变化,可按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采用。

5.2.6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可根据构件的刚度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挠度计算的荷载组合及限值要求应符合本规程第4.1.5条的规定,刚度及反拱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其中钢筋混凝土板类受弯构件的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应按本规程式(5.2.2-2)计算。

▼ 展开条文说明

6构造规定

6.1 一般规定

6  构造规定

6.1  一般规定

6.1.1  构件中冷轧带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2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6.1.1的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6.1.1数值的1.4倍;

     3  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4  对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或表面有可靠防护层的混凝土构件,当有充分依据时可适当减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5  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表6.1.1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注:1  表中环境类别的划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确定;

   2  用于砌体结构房屋构造柱时,可按表中板、墙、壳的规定取用。

▼ 展开条文说明

6.1.2  在构件中配置的冷轧带肋钢筋宜采用单根分散配筋的方式,当配筋数量较多且直径不大于8mm时,也可采用两根并筋配筋。当采用并筋的配筋形式时,可按面积相等的原则等效为单根钢筋,并按单根钢筋的等效直径确定钢筋间距、锚固长度、搭接长度、保护层厚度等构造措施。

▼ 展开条文说明

6.1.3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当计算中充分利用纵向受拉钢筋的强度时,其锚固长度la不应小于表6.1.3规定的数值,且不应小于200mm。

   预应力冷轧带肋钢筋的锚固长度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

表6.1.3  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

注:1  表中d为冷轧带肋钢筋的公称直径;

   2  两根等直径并筋的锚固长度应按表中数值乘以系数1.4后取用。

▼ 展开条文说明

6.1.4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根据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计算,且不应小于300mm。

                                                                                     lll la (6.1.4)

式中:ll一一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

    ζl——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修正系数,按表6.1.4-1取用,当纵向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表中中间值时,修正系数可按内插取值。

表6.1.4-1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当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超过25%时,CRB550、CRB600H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表6.1.4-2规定。

表6.1.4-2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

▼ 展开条文说明

6.1.5  钢筋混凝土板类受弯构件(悬臂板除外)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应取0.15和45ft/fy两者中的较大值。钢筋混凝土梁及悬臂板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6.1.6  预应力混凝土单筋受弯构件中纵向受拉预应力筋的配筋率应符合下式要求:

ρp≥[a0ftk/(fpy0σp0)] (6.1.6-1)

   换算截面的几何特征系数a0、β0,应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a0=γW0/bh02  (6.1.6-2)

β0=(W0/A0+ep0)/h0  (6.1. 6-3)

式中:ρp——预应力混凝土单筋受弯构件的纵向受拉预应力筋配筋率,取ρp=Ap/(bh0);

      Ap——受拉区纵向预应力筋截面面积(mm2);

      b——矩形截面宽度,T形、I形截面的受压翼缘宽度(mm);

      h0—一截面有效高度(mm);

      W0——构件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mm3);

      A0——构件换算截面面积(mm2);

      γ——构件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取值;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可取1.35;

      ep0——预应力筋合力点至换算截面重心的偏心距(mm);

      fpy—一预应力冷轧带肋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σp0——预应力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力冷轧带肋钢筋应力。

   对于受拉区同时配有纵向预应力和非预应力筋的构件,当验算最小配筋率时,可将纵向非预应力筋截面面积折算为预应力筋截面面积,此时,应将式(6.1.6-1)中的ρp和β0σp0项分别改用ρpe和β0χσp0代人,此处,ρpe=Ape/bh0,χ=(σp0Apl5AS)/σp0Ape,其中Ape=Ap+(fy/fpy)As

6.1.7  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符合下式条件时则可不遵守本规程式(6.1.6-1)的规定:

1.4M≤Mu(6.1.7)

式中:M—弯矩设计值;

    Mu——构件的实际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

6.1.8  任意截面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的预应力筋配筋率ρp应符

合下式要求:

ρp≥ftk/(fpyp0) (6. 1. 8)

式中:ρp——轴心受拉构件的预应力筋配筋率,ρp=Ap/A;

      Ap——构件截面中全部预应力筋截面面积;

       A——构件截面面积。

▼ 展开条文说明

6.1.9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其分布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aE和搭接长度llE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laE aEla  (6.1.9-1)

llE llaE  (6.1.9-2)

式中:ζaE——剪力墙分布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对二级抗震等级取1.15,对三级抗震等级取1.05,对四级抗震等级取1.00;

      l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按本规程第6.1.3条确定;

      ζl——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的修正系数,按本规程第6.1.4条确定。

▼ 展开条文说明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JGJ 95-2011

6.2 箍筋及钢筋网片

6.2  箍筋及钢筋网片

6.2.1  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下的地区,CRB600H、CRB550钢筋可用作钢筋混凝土房屋中抗震等级为二、三、四级框架梁、柱的箍筋。箍筋构造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6.2.2  CRB550和CRB600H钢筋可用作砌体房屋中构造柱、芯柱、圈梁的箍筋,也可用作砌体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砌体填充墙的拉结筋或拉结网片。配筋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有关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6.2.3  冷轧带肋钢筋网片可作为梁、柱、墙中厚度较大的保护层及叠合板后浇叠合层中的钢筋网片,其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等的有关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6.3 板

6.3  

6.3.1  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不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板厚的1.5倍,且不宜大于250mm。

▼ 展开条文说明

6.3.2  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延伸的长度应根据负弯矩图确定,并应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宜伸至支座中心线。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长度宜适当增加。

▼ 展开条文说明

6.3.3  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现浇混凝土板,当与混凝土梁、墙整体浇筑或嵌固在砌体墙内时,应设置板面构造钢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单位宽度内的配筋面积不宜小于跨中相应方向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与混凝土梁、混凝土墙整体浇筑单向板的非受力方向,单位宽度内钢筋截面面积尚不宜小于受力方向跨中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

     2  钢筋从混凝土梁边、柱边、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l0/4,砌体墙支座处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l0/7,其中计算跨度l0对单向板应按受力方向考虑,对双向板应按短边方向考虑;

     3  在楼板角部,宜沿两个方向(斜向、平行)或放射状布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在两个方向的延伸长度不宜小于l0/4,其中l0应符合本条第2款的规定;

     4  钢筋应在梁内、墙内或柱内可靠锚固。

6.3.4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5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当集中荷载较大时,分布钢筋的配筋面积尚应增加,且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的限制。

▼ 展开条文说明

6.3.5  冷轧带肋钢筋配筋的空心板,每个肋中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宜少于l根。

6.3.6  对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板,当板厚大于120mm时,宜在构件端部l00mm范围内设置附加的上部钢筋网片。

6.3.7  配置预应力冷轧带肋钢筋的预制混凝土板在混凝土圈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80mm,在砌体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100mm。当板搭于圈梁上时,板端伸出的钢筋应与圈梁可靠连接,板端间隙应与圈梁同时浇筑;当板支撑于砌体内墙上时,板端钢筋伸出长度不应小于70mm,并与支座板缝中沿墙纵向配置的钢筋绑扎,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成板带;当板支撑于砌体外墙上时,板端钢筋伸出长度不应小于100mm,并与支座处沿墙纵向配置的钢筋绑扎,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成板带。

▼ 展开条文说明

6.4 墙

6.4  

6.4.1  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下的地区,CRB600H、CRB550钢筋可用作钢筋混凝土房屋中抗震等级为二、三、四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以上的墙体分布钢筋。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取用,且地上部分不应少于底部两层。

     CRB600H、CRB550钢筋宜以焊接网形式用作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以上的墙体分布钢筋。

6.4.2  冷轧带肋钢筋配筋的剪力墙,其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轴压比限值、约束边缘构件及构造边缘构件的设置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7施工及验收

7.1 钢筋进场检验

7  施工及验收

7.1  钢筋进场检验

7.1.1  CRB650、CRB650H、CRB800、CRB800H和CRB970预应力冷轧带肋钢筋应成盘供应,成盘供应的钢筋每盘应由一根组成,且不得有接头。

   CRB550、CRB600H钢筋宜定尺直条成捆供应,也可盘卷供应;成捆供应的钢筋,其长度可根据工程需要确定。

▼ 展开条文说明

7.1.2  进场(厂)的冷轧带肋钢筋应按钢号、级别、规格分别堆放和使用,并应有明显的标志,且不宜长时间在露天储存。

▼ 展开条文说明

7.1.3  进场(厂)的冷轧带肋钢筋应按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直径、同一交货状态的划分原则分检验批进行抽样检验,并检查钢筋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标牌,标牌应标明钢筋的生产企业、钢筋牌号、钢筋直径等信息。每个检验批的检验项目为外观质量、重量偏差、拉伸试验(量测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弯曲试验或反复弯曲试验。

▼ 展开条文说明

7.1.4  冷轧带肋钢筋的外观质量应全数目测检查,检验批可按盘或捆确定。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毛刺及影响性能的锈蚀、机械损伤、外形尺寸偏差。

▼ 展开条文说明

7.1.5  CRB550、CRB600H钢筋的重量偏差、拉伸试验和弯曲试验的检验批重量不应超过10t,每个检验批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个检验批由3个试样组成。应随机抽取3捆(盘),从每捆(盘)抽一根钢筋(钢筋一端),并在任一端截去500mm后取一个长度不小于300mm的试样。3个试样均应进行重量偏差检验,再取其中2个试样分别进行拉伸试验和弯曲试验。

     2  检验重量偏差时,试件切口应平滑且与长度方向垂直,重量和长度的量测精度分别不应低于0.5g和0.5mm。重量偏差(%)按公式(Wt一W0)/W0×100计算,重量偏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4%;其中,Wt为钢筋的实际重量(kg),取3个钢筋试样的重量和(kg),W0为钢筋理论重量(kg),取理论重量(kg/m)与3个钢筋试样调直后长度和(m)的乘积。

     3  拉伸试验和弯曲试验的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轧带肋钢筋》GB l3788及本规程附录A的有关规定确定。

     4  当有试验项目不合格时,应在未抽取过试样的捆(盘)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项目复检,如复检试样全部合格,判定该检验项目复检合格。对于复检不合格的检验批应逐捆(盘)检验不合格项目,合格捆(盘)可用于工程。

▼ 展开条文说明

7.1.6  CRB650、CRB650H、CRB800、CRB800H和CRB970钢筋的重量偏差、拉伸试验和反复弯曲试验的检验批重量不应超过5t。当连续10批且每批的检验结果均合格时,可改为重量不超过10t为一个检验批进行检验。每个检验批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个检验批由3个试样组成。应随机抽取3盘,从每盘任一端截去500mm后取一个长度不小于300mm的试样。3个试样均进行重量偏差检验,再取其中2个试样分别进行拉伸试验和反复弯曲试验。

     2  重量偏差检验应符合本规程第7.1.5条第2款的规定。

     3  拉伸试验和反复弯曲试验的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轧带肋钢筋》GB l3788及本规程附录A的有关规定确定。

     4  当有试验项目不合格时,应在未抽取过试样的盘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该项目复检,如复检试样全部合格,判定该检验项目复检合格。对于复检不合格的检验批应逐盘检验不合格项目,合格盘可用于工程。

▼ 展开条文说明

7.1.7  冷轧带肋钢筋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反复弯曲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1、《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GB/T 232、《金属材料  线材  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 238的有关规定执行。

7.2 钢筋加工与安装

7.2  钢筋加工与安装

7.2.1  冷轧带肋钢筋应采用调直机调直。钢筋调直后不应有局部弯曲和表面明显擦伤,直条钢筋每米长度的侧向弯曲不应大于4mm,总弯曲度不应大于钢筋总长的千分之四。

▼ 展开条文说明

7.2.2  冷轧带肋钢筋末端可不制作弯钩。当钢筋末端需制作90°或135°弯折时,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当用作箍筋时,钢筋的弯弧内直径尚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弯折后平直段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的有关规定。

7.2.3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2.3的规定:

表7.2.3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 展开条文说明

7.2.4  冷轧带肋钢筋的连接可采用绑扎搭接或专门焊机进行的电阻点焊,不得采用对焊或手工电弧焊。

▼ 展开条文说明

7.2.5  钢筋的绑扎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的有关规定。绑扎网和绑扎骨架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2.5的规定:

表7.2.5  绑扎网和绑扎骨架的允许偏差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JGJ 95-2011

7.3 预应力筋的张拉工艺

7.3  预应力筋的张拉工艺

7.3.1  施加预应力用的各种机具设备及仪表应由专人使用,定期维护和校验。

   用于长线生产的张拉机,其测力误差不得大于3%。每隔3个月应校验一次,校验设备的精度不得低于2级。

   用于短线生产的油泵上配套的压力表的精度不得低于1.5级。千斤顶和油泵的校验期限不宜超过半年。

7.3.2  长线台座上锚固预应力筋用的夹具应有良好的锚固性能和放松性能,在锚固时钢筋的滑移值不应超过5mm,当超过此值时应重新张拉。

7.3.3  长线生产所用的预应力筋需要接长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或其他有效方式连接,预应力筋的接头不应进入混凝土构件内。绑扎宜采用钢筋绑扎器,用20~22号钢丝密排绑扎。绑扎长度对650MPa级钢筋不应小于40d,对800MPa级钢筋不应小于50d,对970MPa级钢筋不应小于60d,d为钢筋直径。钢筋搭接长度应比绑扎长度大l0d。

▼ 展开条文说明

7.3.4  当采用镦头锚定时,钢筋镦头的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5倍,头部不歪斜,无裂纹,其抗拉强度不得低于钢筋强度标准值的90%。

▼ 展开条文说明

7.3.5  冷轧带肋钢筋一般采用一次张拉,张拉值应按设计规定取用。当施工中产生设计未考虑的预应力损失时,施工张拉值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提高,但提高数值不宜超过0.05σcon

▼ 展开条文说明

7.3.6  短线生产成束张拉时,镦头后钢筋的有效长度极差在一个构件中不得大于2mm。

▼ 展开条文说明

7.3.7  钢筋的预应力值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抽检:

     1  长线法张拉每一工作班应按构件条数的10%抽检,且不得少于一条;短线法张拉每一工作班应按构件数量的1%抽检,且不得少于一件;

     2  检测应在张拉完毕后一小时进行。

▼ 展开条文说明

7.3.8  钢筋预应力值检测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一个构件中全部钢筋的预应力平均值与检测时的规定值的偏差不应超过±0.05σcon

     2  检测时的预应力规定值应在设计图纸中注明,当设计无规定时,可按表7.3.8取用。

表7.3.8  钢筋预应力检测时的规定值

▼ 展开条文说明

7.4 结构构件检验

7.4  结构构件检验

7.4.1  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时,构件的承载力检验、构件的挠度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规定。构件的抗裂检验应符合下式要求:

γcr0≥[γcr]    (7.4.1)

式中:γcr0——构件的抗裂检验系数实测值,即构件的开裂荷载实测值与荷载标准值(均包括自重)的比值;

     cr]——构件的抗裂检验系数允许值。

7.4.2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检验系数的允许值[γcr]可按下列两种情况确定:

     1  当按本规程的规定进行检验时

cr]=(σpc+γftk)/(σpc+ftk)   (7. 4. 2-1)

     2  当设计要求按实际的构件抗裂计算值进行检验时

cr]=0.95[(σpc+γftk)/σck]    (7. 4. 2-2)

     当式(7.4.2-2)的计算值小于式(7.4. 2-1)的计算值时,应取用式(7.4.2-1)的计算值。

式中:ftk——按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所对应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σpc——按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在抗裂验算边缘的混凝土计算预压应力值;

      γ——构件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取值;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可取1.35;

     σck——荷载标准组合下构件抗裂验算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

▼ 展开条文说明

 附录A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的技术指标

附录A  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的技术指标

A.0.1  高延性二面肋钢筋的尺寸、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A.0. 1的规定。

表A.0. 1  高延性二面肋钢筋的尺寸、重量及允许偏差

注:1  横肋1/4处高、横肋顶宽供孔型设计用;

   2  二面肋钢筋允许有高度不大于0.5h的纵肋;

   3  只要力学性能符合本规程第A. 0. 2条的要求,可采用无纵肋的钢筋,但应征得用户同意。

A.0.2  高延性二面肋钢筋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应符合表A. 0. 2的规定。当进行弯曲试验时,钢筋受弯曲部位表面不得产生裂纹。

表A. 0. 2 高延性二面肋钢筋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注:1  表中D为弯芯直径,d为钢筋公称直径;反复弯曲试验的弯曲半径为15mm;

   2  表中δ5、δ100、δgt分别相当于相关冶金产品标准中的A5.65、A100、Agt

▼ 展开条文说明

 附录B预应力混凝i构件端部锚固区计算

附录B  预应力混凝i构件端部锚固区计算

B.0.1  当对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锚固区的正截面和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进行计算时,锚固区内的预应力冷轧带肋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可按下列规定取用:

     1  在锚固起点处为0,在锚固终点处为fpy,在两点之间按直线内插法取用;

     2  预应力冷轧带肋钢筋锚固长度la不应小于表B.0.1规定的数值。

表B.0.1  预应力冷轧带肋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mm)

注:1  当采用骤然放松预应力筋的施工工艺时,锚固长度la的起点应从距构件末端0.25ltr处开始计算,预应力筋的传递长度ltr应按表B. 0.2取用;

   2  d为钢筋公称直径(mm)。

B.0.2  当冷轧带肋钢筋先张法预应力构件端部区段进行正截面和斜截面抗裂验算时,应考虑预应力筋在其预应力传递长度ltr范围内实际应力值的变化。预应力筋的实际预应力值按线性规律增大,在构件端部取0,在其预应力传递长度的末端取有效预应力值σpe(图B.0.2),预应力筋的预应力传递长度ltr可按表B. 0.2取用。

图B.0.2  预应力冷轧带肋钢筋的预应力传递长度ltr范围内有效预应力值变化

表B.0.2  预应力冷轧带肋钢筋的预应力传递长度ltr(mm)

注:1  确定传递长度ltr时。表中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取用放松时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2  当采用骤然放松预应力筋的施工工艺时,ltr的起点应从距构件末端0.25ltr处开始计算;

   3  d为钢筋公称直径(mm)。

▼ 展开条文说明

 本规程用词说明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JGJ 95-2011

 引用标准名录

引用标准名录

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6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1

7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GB/T 232

8 《金属材料 线材 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 238

9 《冷轧带肋钢筋》GB l3788

10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

 自2022年4月1日起废止的条文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
纠错
手机扫码浏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