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时间:2012-08-01
收藏 分享 阅读模式: 分节阅读 全文阅读 字号: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2 符 号
3 基本规定
4 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
4.1 岩土的分类
4.2 工程特性指标
5 地基计算
5.1 基础埋置深度
5.2 承载力计算
5.3 变形计算
5.4 稳定性计算
6 山区地基
6.1 一般规定
6.2 土岩组合地基
6.3 填土地基
6.4 滑坡防治
6.5 岩 石 地 基
6.6 岩 溶 与 土 洞
6.7 土质边坡与重力式挡墙
6.8 岩石边坡与岩石锚杆挡墙
7 软弱地基
7.1 一般规定
7.2 利用与处理
7.3 建筑措施
7.4 结构措施
7.5 大面积地面荷载
8 基 础
8.1 无筋扩展基础
8.2 扩展基础
8.3 柱下条形基础
8.4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
8.5 桩 基 础
8.6 岩石锚杆基础
9 基 坑 工 程
9.1 一般规定
9.2 基坑工程勘察与环境调查
9.3 土压力与水压力
9.4 设计计算
9.5 支护结构内支撑
9.6 土层锚杆
9.7 基坑工程逆作法
9.8 岩体基坑工程
9.9 地下水控制
10 检验与监测
10.1 一般规定
10.2 检 验
10.3 监 测
附录A 岩石坚硬程度及岩体完整程度的划分
附录B 碎石土野外鉴别
附录C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D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E 抗剪强度指标c、φ标准值
附录F 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
附录G 地基土的冻胀性分类及建筑基础底面下允许冻土层最大厚度
附录H 岩石地基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J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
附录K 附加应力系数α、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附录L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系数ka
附录M 岩石锚杆抗拔试验要点
附录N 大面积地面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沉降量计算
附录P 冲切临界截面周长及极惯性矩计算公式
附录Q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R 桩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
附录S 单桩水平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T 单桩竖向抗拔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U 阶梯形承台及锥形承台斜截面受剪的截面宽度
附录V 支护结构稳定性验算
附录W 基坑抗渗流稳定性计算
附录Y 土层锚杆试验要点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自2022年1月1日起废止的条文
全文
模式
字号:
附录Q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Q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要点

Q.0.1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的加载方式,应按慢速维持荷载法。

Q.0.2 加载反力装置宜采用锚桩,当采用堆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堆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 堆载的限值可根据其对试桩和对基准桩的影响确定。

3 堆载量大时,宜利用桩(可利用工程桩)作为堆载的支点。

4 试验反力装置的最大抗拔或承重能力应满足试验加荷的要求。

Q.0.3 试桩、锚桩(压重平台支座)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表Q.0.3的规定。

表Q.0.3 试桩、锚桩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

注:d—试桩或锚桩的设计直径,取其较大者(如试桩或锚桩为扩底桩时,试桩与锚桩的中心距尚不应小于2倍扩大端直径)。

Q.0.4 开始试验的时间:预制桩在砂土中入土7d后。黏性土不得少于15d。对于饱和软黏土不得少于25d。灌注桩应在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进行。

Q.0.5 加荷分级不应小于8级,每级加载量宜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8~1/10。

Q.0.6 测读桩沉降量的间隔时间:每级加载后,每第5min、10min、15min时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读一次,累计1h后每隔半小时读一次。

Q.0.7 在每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连续两次在每小时内小于0.1mm时可视为稳定。

Q.0.8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1 当荷载-沉降(Q-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

2 △sn+1/△sn≥2,且经24h尚未达到稳定;

3 25m以上的非嵌岩桩,Q-s曲线呈缓变型时,桩顶总沉降量大于60mm~80mm;

4 在特殊条件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大于100mm。

注:1 △sn——第n级荷载的沉降量;△sn+1——第n+1级荷载的沉降量;

2 桩底支承在坚硬岩(土)层上,桩的沉降量很小时,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荷载的两倍。

Q.0.9 卸载及卸载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级卸载值为加载值的两倍;

2 卸载后隔15min测读一次,读两次后,隔半小时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

3 全部卸载后,隔3h再测读一次。

Q.0.10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1 作荷载-沉降(Q-s)曲线和其他辅助分析所需的曲线。

2 当陡降段明显时,取相应于陡降段起点的荷载值。

3 当出现本附录Q.0.8第2款的情况时,取前一级荷载值。

4 Q-s曲线呈缓变型时,取桩顶总沉降量s=40mm所对应的荷载值,当桩长大于40m时,宜考虑桩身的弹性压缩。

5 按上述方法判断有困难时,可结合其他辅助分析方法综合判定。对桩基沉降有特殊要求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取。

6 参加统计的试桩,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宜增加试桩数量并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确定极限承载力。对桩数为3根及3根以下的柱下桩台,取最小值。

Q.0.11 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2,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18 条评论
评论
  • 很详细

  • 坑内水位一定大于基坑深度,坑外水位具体该如何取值呢?

  • 6

  • 图片已补全

  • 附录有图片文件缺失

  • 附录呢

  • 这是最新版的吗

  • 鲁班奖工程天然地基需要承载力检测吗

  • 史帅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
纠错
手机扫码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