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时间:2018-12-01
收藏 分享 阅读模式: 分节阅读 全文阅读 字号:
6 道路

6  道路

 

6.0.1 居住区内道路的规划设计应遵循安全便捷、尺度适宜、公交优先、步行友好的基本原则,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的有关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6.0.2  居住区的路网系统应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有机衔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居住区应采取“小街区、密路网”的交通组织方式,路网密度不应小于8km/km2;城市道路间距不应超过300m,宜为150m~250m,并应与居住街坊的布局相结合;

2 居住区内的步行系统应连续、安全、符合无障碍要求,并应便捷连接公共交通站点;

3 在适宜自行车骑行的地区,应构建连续的非机动车道;

4 旧区改建,应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延续原有的城市肌理。 
▼ 展开条文说明

6.0.3 居住区内各级城市道路应突出居住使用功能特征与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两侧集中布局了配套设施的道路,应形成尺度宜人的生活性街道;道路两侧建筑退线距离,应与街道尺度相协调;

2 支路的红线宽度,宜为14m~20m;

3 道路断面形式应满足适宜步行及自行车骑行的要求,人行道宽度不应小于2.5m;

4 支路应采取交通稳静化措施,适当控制机动车行驶速度。
▼ 展开条文说明

6.0.4 居住街坊内附属道路的规划设计应满足消防、救护、搬家等车辆的通达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要附属道路至少应有两个车行出入口连接城市道路,其路面宽度不应小于4.0m;其他附属道路的路面宽度不宜小于2.5m;

2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200m;

3 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3%,最大纵坡应符合表6.0.4的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照或分段按照非机动车道要求进行设计。

表6.0.4 附属道路最大纵坡控制指标(%)


▼ 展开条文说明
   

6.0.5 居住区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6.0.5的规定。


表6.0.5 居住区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最小距离(m)

注:道路边缘对于城市道路是指道路红线;附属道路分两种情况:道路断面设有人行道时,指人行道的外边线;道路断面未设人行道时,指路面边线。
▼ 展开条文说明

96 条评论
评论
  • 这个表4.0.2建筑高度怎么计算

  • 人车分流的住宅小区 地下室人防车位9万块钱一个车位 小区外又不让免费停车 这个有规范要求吗

  • 发现表4.0.1-3完善了

  • 0.8平方米能停下非机动车?3岁儿童的平衡车吗?

  • 小区地下停车场内可以建非盈利性质的运动场地,比如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场地吗?

  • 幼儿园的门能开向小区吗

  • 房价还会涨吗

  • 加油

  • 说一套做一套。

  • 666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
纠错
手机扫码浏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