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GB 50739-201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时间:2012-05-01
收藏 分享 阅读模式: 分节阅读 全文阅读 字号:
5.4 构造要求

5.4  构造要求

5.4.1  土钉墙的设计及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土钉墙墙面宜适当放坡。

   2  竖向布置时土钉宜采用中部长上下短或上长下短布置形式。

   3  平面布置时应减少阳角,阳角处土钉在相邻两个侧面宜上下错开或角度错开布置。

   4  面层应沿坡顶向外延伸形成不少于0.5m的护肩,在不设置截水帷幕或微型桩时,面层宜在坡脚处向坑内延伸0.3m~0.5m形成护脚。

   5  土钉排数不宜少于2排。

▼ 展开条文说明

5.4.2  土钉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优先选用成孔注浆土钉。填土、软弱土及砂土等孔壁不易稳定的土层中可选用打入式钢花管注浆土钉。

   2  土钉与水平面夹角宜为5°~20°。

   3  成孔注浆土钉的孔径宜为70mm~130mm;杆体宜选用HRB335级或HRB400级钢筋,钢筋直径宜为16mm~32mm;全长每隔1m~2m应设置定位支架。

   4  钢管土钉杆体宜采用外径不小于48mm、壁厚不小于2.5mm的热轧钢管制作。钢管上应沿杆长每隔0.25m~1.0m设置倒刺和出浆孔,孔径宜为5mm~8mm,管口2m~3m范围内不宜设出浆孔。杆体底端头宜制成锥形,杆体接长宜采用帮条焊接,接头承载力不应低于杆体材料承载力。

   5  注浆材料宜选用早强水泥或水泥浆中掺入早强剂,注浆体强度等级不宜低于20MPa。

▼ 展开条文说明

5.4.3  面层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层。

   2  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终凝时间不宜超过4h,厚度宜为80mm~120mm。

   3  面层中应配置钢筋网。钢筋网可采用HPB300级钢筋,直径宜为6mm~10mm,间距宜为150mm~250mm,搭接长度不宜小于30倍钢筋直径。

5.4.4  连接件的构造(图5.4.4)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土钉之间应设置通长水平加强筋,加强筋宜采用2根直径不小于12mm的HRB335级或HRB400级钢筋。

   2  喷射混凝土面层与土钉应连接牢固。可在土钉杆端两侧焊接钉头筋,并与面层内连接相邻土钉的加强筋焊接。

图5.4.4 土钉与面层连接构造示意

1-喷射混凝土;2-钢筋网;3-钻孔;4-土钉杆体:5-钉头筋;6-加强筋;7-钢管:8-出浆孔;9-角钢或钢筋

▼ 展开条文说明

5.4.5  预应力锚杆的设计及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锚杆杆体材料可采用钢绞线,HRB335级、HRB400级或HRB500级钢筋、精轧螺纹钢及无缝钢管。

   2  竖向布置上预应力锚杆宜布设在基坑的中上部,锚杆间距不宜小于1.5m。

   3  钻孔直径宜为110mm~150mm,与水平面夹角宜为10°~25°。

   4  锚杆自由段长度宜为4m~6m,并应设置隔离套管;钻孔注浆预应力锚杆沿长度方向每隔1m~2m设一组定位支架。

   5  锚杆杆体外露长度应满足锚杆张拉锁定的需要,锚具型号及尺寸、垫板截面刚度应能满足预应力值稳定的要求。

   6  锚孔注浆宜采用二次高压注浆工艺,注浆体强度等级不宜低于20MPa。

   7  锚杆最大张拉荷载宜为锚杆轴向承载力设计值的1.1倍(单循环验收试验)或1.2倍(多循环验收试验),且不应大于杆体抗拉强度标准值的80%。锁定值宜为锚杆承载力设计值的60%~90%。

▼ 展开条文说明

5.4.6  围檩的设计及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围檩应通长设置。不便于设置围檩时,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承压板。

   2  围檩宜采用混凝土结构,也可采用型钢结构,围檩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混凝土围檩的截面和配筋应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宽度不宜小于400mm,高度不宜小于2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

   3  承压板宜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尺寸和配筋应通过设计计算确定,长度、宽度不宜小于800mm,厚度不宜小于250mm。

   4  围檩应与面层可靠连接,承压板安装前宜用水泥砂浆找平。

   5  采用混凝土承压板时,面层内应配置4根~6根直径16mm~20mm的HRB335级或HRB400级变形钢筋作为加强筋。

▼ 展开条文说明

5.4.7  截水帷幕的设计及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土桩截水帷幕宜选用早强水泥或在水泥浆中掺入早强剂;单位水泥用量水泥土搅拌桩不宜小于原状土重量的13%,高压喷射注浆不宜小于20%;水泥土龄期28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6MPa。

   2  截水帷幕应满足自防渗要求,渗透系数应小于0.01m/d。坑底以下插入深度应符合抗渗流稳定性要求,且不应小于1.5m~2m。截水帷幕宜穿过透水层进入弱透水层1m~2m。

   3  相邻两根桩的地面搭接宽度不宜小于150mm,且应保证相邻两根桩在桩底面处能够相互咬合。对桩间距、垂直度、桩径及桩位偏差等应提出控制要求。

5.4.8  微型桩的设计及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微型桩宜采用小直径混凝土桩、钢管、型钢等。

   2  小直径混凝土桩、钢管、型钢等微型桩直径或等效直径宜取100mm~300mm。

   3  小直径混凝土桩、钢管、型钢等微型桩间距宜为0.5m~2.0m,嵌固深度不宜小于2m。桩顶上宜设置通长冠梁。

   4  微型桩填充胶结物抗压强度等级不宜低于20MPa。

5.4.9  防排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坑应设置由排水沟、集水井等组成的排水系统,防止地表水下渗。

   2  未设置截水帷幕的土钉墙应在坡面上设置泄水管,泄水管间距宜为1.5m~2.5m,坡面渗水处应适当加密。

   3  泄水管可采用直径40mm~100mm、壁厚5mm~10mm的塑料管制作,插入土体内长度不宜小于300mm,管身应设置透水孔,孔径宜为10mm~20mm,开孔率宜为10%~20%,宜外裹1层~2层土工布并扎牢。

▼ 展开条文说明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
纠错
手机扫码浏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