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烟囱工程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GB/T 50051-202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时间:2021-10-01
收藏 分享 阅读模式: 分节阅读 全文阅读 字号:
前言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3.1 设计规定
3.2 施工规定
3.3 验收规定
4 材料
4.1 砖石
4.2 混凝土
4.3 钢筋和钢材
4.4 材料热工计算指标
5 荷载与作用
5.1 一般规定
5.2 风荷载
5.3 平台活荷载与积灰荷载
5.4 裹冰荷载
5.5 地震作用
5.6 温度作用
5.7 烟气压力计算
6 地基与基础
6.1 一般规定
6.2 地基承载力计算
6.3 地基变形计算
6.4 地基稳定性计算
6.5 板式基础计算
6.6 桩基础计算
6.7 设计构造
6.8 土方和基坑工程施工
6.9 钢筋工程施工
6.10 模板工程施工
6.11 混凝土工程施工
6.12 施工质量检验
7 混凝土烟囱
7.1 一般规定
7.2 附加弯矩计算
7.3 筒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7.4 筒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7.5 设计构造
7.6 钢筋工程施工
7.7 模板工程施工
7.8 混凝土工程施工
7.9 施工质量检验
8 钢内筒与砖内筒
8.1 一般规定
8.2 计算规定
8.3 自立式钢内筒
8.4 悬挂式钢内筒
8.5 砖内筒
8.6 设计构造
8.7 制作
8.8 焊接
8.9 安装
8.10 施工质量检验
9 纤维增强塑料内筒
9.1 一般规定
9.2 材料
9.3 铺层设计
9.4 自立式纤维增强塑料内筒
9.5 悬挂式纤维增强塑料内筒
9.6 连接与加劲
9.7 设计构造
9.8 制作
9.9 安装
9.10 施工质量检验
10 钢烟囱
10.1 一般规定
10.2 钢塔架设计
10.3 自立式钢烟囱
10.4 拉索式钢烟囱
10.5 安装
11 砖烟囱
11.1 一般规定
11.2 水平截面计算
11.3 环向钢箍计算
11.4 环向钢筋计算
11.5 竖向钢筋计算
11.6 设计构造
11.7 施工
11.8 施工质量检验
12 烟囱的防腐蚀
12.1 一般规定
12.2 烟囱材料和烟囱结构形式的选择
12.3 砖烟囱的防腐蚀
12.4 单筒式钢筋混凝土烟囱的防腐蚀
12.5 套筒式和多管式烟囱的砖内筒防腐蚀
12.6 套筒式和多管式烟囱的钢内筒防腐蚀
12.7 钢烟囱的防腐蚀
12.8 施工质量检验
13 烟囱平台
13.1 一般规定
13.2 平台设计
13.3 平台制作和安装工程
13.4 施工质量检验
14 内衬与隔热层施工
14.1 一般规定
14.2 砖内衬(筒)和隔热层
14.3 不定型材料内衬
14.4 施工质量检验
15 烟道
15.1 一般规定
15.2 地下烟道
15.3 架空烟道
15.4 施工质量检验
16 航空障碍灯和标志
16.1 一般规定
16.2 障碍灯的分布
16.3 航空障碍灯设计要求
16.4 施工质量检验
17 既有烟囱加固与防腐改造
17.1 一般规定
17.2 烟囱加固与防腐改造设计原则
17.3 加固与修复材料的选用
17.4 纤维增强塑料内筒顶部吊装
17.5 施工质量检验
18 附属工程施工质量检验
19 冬期施工
19.1 一般规定
19.2 基础
19.3 砖烟囱筒壁
19.4 混凝土烟囱筒壁
19.5 钢烟囱(钢内筒)和钢构件
19.6 单筒烟囱内衬
20 施工安全
21 烟囱烘干
22 工程质量验收
附录A圆形基础竖向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附录B焊接圆筒截面轴心受压稳定系数
附录C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附录D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附录E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附录F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附录G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预验收记录
附录H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全文
模式
字号:
5.6 温度作用

5.6  温度作用

5.6.1  烟囱内部的烟气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计算烟囱最高受热温度和确定材料在温度作用下的折减系数时,应采用烟囱使用时的最高温度。

   2  当确定烟气露点温度和防腐蚀措施时,应采用烟气温度变化范围下限值。

5.6.2  烟囱外部的环境温度采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计算烟囱最高受热温度和确定材料在温度作用下的折减系数时,应采用当地气象资料极端最高温度。

   2  当计算筒壁温度差时,应采用当地气象资料极端最低温度。

5.6.3  筒壁计算出的各点受热温度均不应大于本标准第3.1.26条和第4.4节中规定的相应材料最高使用温度允许值。

5.6.4  烟囱内衬、隔热层和筒壁以及基础和烟道各点的受热温度(图5.6.4-1或图5.6.4-2)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Tj——计算点j(j=0,1,…,4)的受热温度(℃);

     Tg——烟气温度(℃);

     Ta——空气温度(℃);

     Rtot——内衬、隔热层、筒壁或基础环壁及环壁外侧计算土层等总热阻(m2·K/W);

     Ri——第i层热阻(m2·K/W);

     Rin——内衬内表面的热阻(m2·K/W)。

5.6.5  单筒烟囱内衬、隔热层、筒壁热阻以及总热阻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Ri——筒身第i层结构热阻(i=1代表内衬,i=2代表隔热层,i=3代表筒壁)(m2·K/W);

     λi——筒身第i层结构导热系数[W/(m·K)];

     αin——内衬内表面传热系数[W/(m2·K)];

     αex——筒壁外表面传热系数[W/(m2·K)];

     Rex——筒壁外表面的热阻(m2·K/W)。

     d0、d1、d2、d3——内衬、隔热层、筒壁内直径及筒壁外直径(m)(图5.6.4-1)。

     d0、d1、d2、d3、d4——内筒、隔热层、空气层、筒壁内直径及筒壁外直径(m)(图5.6.4-2)。

5.6.6  套筒烟囱内筒、隔热层、筒壁热阻以及总热阻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β——有通风条件时的外筒与内筒传热比,外筒与内筒间距不应小于100mm,并取β=0.5;

     αs——有通风条件时,外筒内表面与内筒外表面的传热系数。

▼ 展开条文说明

5.6.7  矩形烟道侧壁或地下烟道的烟囱基础底板的总热阻可按本标准式(5.6.5-1)计算,各层热阻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ti——内衬、隔热层、筒壁或计算土层厚度(m)。

5.6.8  内衬内表面的传热系数可按表5.6.8-1采用,筒壁或计算土层外表面的传热系数可按表5.6.8-2采用。

5.6.9  烟道口上部烟气温差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Tg——距离烟道口顶部z高度处的横跨内筒直径两端烟气不均匀分布温差(℃);

     A——热量传递修正系数,按表5.6.9-1选取;

     △T0——烟道顶部位置处的横跨内筒直径两端烟气不均匀分布温差(℃),单个烟道及△T0=0时,取△T0=15℃;

     TA——温度较高烟道的烟气温度(℃);

     TB——温度较低烟道的烟气温度(℃);

     B——烟气流量修正系数,按表5.6.9-2选取;

     K——烟道宽度修正系数,按表5.6.9-3选取;

     C——隔烟墙或倒流平台修正系数,当无隔烟墙或倒流平台时取C=1.0;当有隔烟墙或倒流平台时,取C=0.375;

     z——计算点距离烟道口顶部的距离(m);

     d——内筒内直径(m)。

▼ 展开条文说明

5.6.10  横跨内筒直径两端,筒壁厚度中点处温度差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Rctot——从烟气到内筒筒壁中点的总热阻(m2·K/W)。

5.6.11  横跨内筒直径两端烟气不均匀分布温差对内筒产生的水平位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  烟道口区域温差产生的变形:

   2  烟道口以上截面温差引起的变形:

式中:ux1、ux2——距离烟道口顶部z处筒壁截面的水平位移(m);

     θ0——在烟道口范围内的截面转角变位(弧度);

     HB——烟道口高度(m);

     αz——筒壁材料的纵向膨胀系数;

     △Tm0——z=0时的△Tm值。

▼ 展开条文说明

5.6.12  钢或纤维增强塑料内筒轴向温度应力应根据各层支承平台约束情况确定。内筒可按梁、柱计算模型处理,并令各层支承平台位置的位移与按本标准第5.6.11条计算的相应位置处的位移相等计算梁、柱应力,该应力可近似为内筒的轴向温度应力。内筒轴向温度应力也可按下列公式近似计算:

式中:σTm——筒身弯曲温度应力(MPa);

     σTsec——温度次应力(MPa);

     σTb——筒壁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MPa);

     Ezc——筒壁轴向受压或受拉弹性模量(MPa);

     Ezb——筒壁轴向弯曲弹性模量(MPa);

     αz——筒壁材料轴向膨胀系数;

     △Tw——筒壁内外温差(℃)。

5.6.13  钢或纤维增强塑料内筒环向温度应力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αθ——筒壁材料环向膨胀系数;

     Eθb——筒壁环向弯曲弹性模量(MPa)。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
纠错
手机扫码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