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当前位置:首页>>项目>>清华建筑馆扩建---无预设建筑工作室

清华建筑馆扩建---无预设建筑工作室

发布日期:2017年08月15日 关注度:98747
清华建筑馆扩建---无预设建筑工作室

▲建筑馆现状


▲建筑馆西立面改造后

 


▲建筑馆现状—俯瞰

 


▲扩建后—俯瞰

 

设计构思:


        建筑学院是一种典型的自上而下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由老师确立教学目标,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方式进行。没有给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生间相互学习提供时间的预留和空间的支撑。建院的学生都超级忙碌,在追赶各种deadline。建筑学院变成了又一个“高三”,成绩导向成为学习过程“看不见的手”。导致建院的学生学习的目标被统一:进入耶鲁哈佛等建筑类名校。清华建筑学院被还原成为清华创办之初的留美预备学校。这种目标主导与完成任务式的学习使得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这显然不是我们需要的教学结果。


事实上,这样的状况造成的原因非常复杂,简单来说是用指标衡量教学结果导致的。学生和老师的行动偏离了真正的目标——而使得可以量化的指标成为目标。事实上通过设计改变这一状况非常困难,我仅仅试图通过对空间的设计实现对人的行为进行一些轻微扰动:


      1,通过展廊的设置来表达:“大学为学生”。学生应成为学校的主体,重视教学的过程。


      2,在扩建部分取消对于空间的功能化划分——目标在于通过确立“无用”的空间,来缓解在明确的功能化的空间中的固定行为,为人们在思想上的其他可能性留有物理空间。


▲不同季节外立面及内部展示


      

本方案目标在于通过扩建空间来增加建筑馆展示空间,进而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促进和刺激独立思考。新的立面从一个划分空间的界面演变为展廊—一个交流媒界—来展示学生的独立构思(作业和设计)。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相互学习得到充分的思想交流,本方案提倡在教师引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放弃传统的师生关系——授课者将预先准备好的知识传授给学习者。通过和同学的思想碰撞中完善自我,而不仅仅是“大设计”完成后几个小时评图时的展示。


      同时做为清华众多学院的一员,新立面成为展示本学院学生学习成果的窗口。


 

▲扩建后从建馆二层看扩建部分

 

  众所周知,进清华的校门需要本校证件,这与北大形成对比(北大只需要抽查身份证)。建筑学院是拒绝游客等非内部人员参观的,建院在交流方面把自己孤立了起来,本设计在内凹部分扩建的底层对外开放,不需要进入建筑馆即可参观,这部分的公共空间为建馆的对外流和建立影响提供了机会。


▲扩建部分底层室内


 北京四季分明,在夏季有强烈的西晒,在冬季温度长时间为零下。现存的西立面在热工方面堪称优秀,大面积的实墙配合有限面积的开窗解决了西晒和保暖的气候问题。在新立面中,通过可以开启的外立面木制结构,在冬季和夏季西晒时关闭保持室内温度,在春秋季开启形成丰富的立面表情。


▲扩建构思逻辑


       建筑馆做为清华的“白区”的一员,由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导致清华东南门内建筑均为冷色调,本设计以可开启的木板做为外立面,木板的本色平衡了这种大面积的冷色,同时在秋季与道路两侧的银杏树金黄的树叶形成呼应。木质材料的引入和展示板的自由位置暗示了选择的多样性。

 

▲扩建部分剖面(红)


 

▲扩建一期:围合内凹空间

 

▲一二期完成后建馆内景

 


▲扩建后外立面局部

 


 

▲扩建部分内部——展览

 


 

▲展廊细部构造

 

▲一期,二期底层(相同)

 

▲一期平面

 

▲二期平面




建筑馆立面改造方案征集 任务书

【竞赛内容】 

建筑馆西、北立面更新改造创意设计

【背景介绍】 

建筑馆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主要教学场所,其西立面面对校园核心绿化空间,是清华大学和新教学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馆自建成至今已有22年,随着建筑学院招生规模和教学方式的不断变化,建筑馆馆舍建筑已显陈旧,空间渐渐难以适应当前的使用需要。 2016年建筑学院得到校友资金支持,拟对建筑馆现有馆舍进行小规模的改造与修缮。 总体构思考虑通过改造现状入口两侧凹入式场地,重点对建筑馆西立面进行更新,同时增加建筑馆可用公共空间面积,并在后期考虑庭院室内化的可能性。

【设计要求】 

考虑新立面结构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新立面须避免与原馆舍建筑直接连接,深化新立面设计,使之成为一个“有空间”、“有场景”的“墙” ,合理布置无障碍坡道与消防疏散通道,合理规划自行车停放场地。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016.1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未经搜建筑授权禁止转载。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关于项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