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2016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时间:2016-12-01
收藏 分享 阅读模式: 分节阅读 全文阅读 字号:
4.3 防护栏杆
4.3.1 临边作业的防护栏杆应由横杆、立杆及挡脚板组成,防护栏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护栏杆应为两道横杆,上杆距地面高度应为1.2m,下杆应在上杆和挡脚板中间设置;
      2 当防护栏杆高度大于1.2m时,应增设横杆,横杆间距不应大于600mm;
      3 防护栏杆立杆间距不应大于2m;
      4 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
4.3.2 防护栏杆立杆底端应固定牢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在土体上固定时,应采用预埋或打入方式固定;
      2 当在混凝土楼面、地面、屋面或墙面固定时,应将预埋件与立杆连接牢固;
      3 当在砌体上固定时,应预先砌入相应规格含有预埋件的混凝土块,预埋件应与立杆连接牢固。
4.3.3 防护栏杆杆件的规格及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钢管作为防护栏杆杆件时,横杆及栏杆立杆应采用脚手钢管,并应采用扣件、焊接、定型套管等方式进行连接固定;
      2 当采用其他材料作防护栏杆杆件时,应选用与钢管材质强度相当的材料,并应采用螺栓、销轴或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固定。
4.3.4 防护栏杆的立杆和横杆的设置、固定及连接,应确保防护栏杆在上下横杆和立杆任何部位处,均能承受任何方向1kN的外力作用。当栏杆所处位置有发生人群拥挤、物件碰撞等可能时,应加大横杆截面或加密立杆间距。
4.3.5 防护栏杆应张挂密目式安全立网或其他材料封闭。
4.3.6 防护栏杆的设计计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条文说明
4.3.1 对临边防护栏构成要素予以明确,防护栏杆的作用是防止人在各种可能情况下的坠落,故设上下两道横杆,规定的挡脚板高度180mm系考虑多数地方的习惯,对挡脚板的材料不作具体规定,只要结实及固定于立杆即可。
    第一款中原规定栏杆高度为1.0m~1.2m,此次修订时根据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并参酌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中的相关规定修改为1.2m,同时对下杆的高度也作了规定。
    第二款当栏杆高度超过1.2m需增加中横杆时,对中横杆间距作了规定。
    第三款栏杆,关于立杆间距,《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第6章“构造要求中”,由6.1.1~6.1.2条内附表“表6.1.1-2常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式单排脚手架的设计尺寸”可知,在立杆横距(单排脚手架为外立杆轴线至外墙面距离)1.2m、步距(上下水平杆间距)1.5m、荷载为2十0.35(kN/㎡)时,立杆纵距(脚手架纵向相邻立杆之间的轴线距离)la最大为2m;以上基本风压为0.4kN/㎡。
    当防护栏杆立杆间距(同脚手架“纵距”)为2m时候,一般情况下栏杆结构仅承受侧面风压及结构本体自重;且防护栏杆上下水平杆间距(同脚手架“步距”)较脚手架的“步距”小得多,安全保障程度较高。当防护栏杆承受“任何方向的最小1.0kN/外力作用”时并承受0.4kN/㎡基本风压时(按照最不利情形:防护栏杆仅为双立杆,外力水平作用于一侧立杆顶部)建立模型,进行受力分析与计算,计算结果显示防护栏杆本体的强度及变形均满足要求。
4.3.2 栏杆立杆的固定,本规范考虑了几种主要场合及不同材质,以稳固坚牢为原则,栏杆不宜有悬臂部分,杆件周围均应有40mm以上的净空,以保证其安全。
    当基坑周边采用板桩时,如用钢管做立杆,钢管立杆应设置在板桩外侧。
4.3.3 对不同材质的防护栏杆杆件的规格要求,曾经过多次讨论,并向各地征求了意见,根据我国目前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作了此项规定,此次修订中参酌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的规定取消毛竹作防护栏杆杆件。当采用原木作为防护栏杆杆件时,参考了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4有关要求,杉木杆梢径不应小于80mm,红松、落叶松稍径不应小于70mm;栏杆立杆梢径不应小于70mm,并应采用8号镀锌铁丝或回火铁丝绑扎,绑扎应牢固紧密,不得出现泻滑现象。铁丝不得重复使用。
    第一款采用脚手钢管是由于我国施工现场普遍使用脚手钢管作设备材料,脚手钢管规格应满足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
    第二款对其他型材的规格,是由于使用得很少而未作具体规定。本款仅作原则规定。
4.3.4 本条规定是参考美国国家标准(ANSI)和国际劳工署(ILO)两项资料的规定制定。
4.3.5 防护栏杆张挂安全网是为防止施工材料等物的坠落伤人。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
纠错
手机扫码浏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