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沉管法隧道设计标准》GB/T 51318-201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时间:2019-12-01
收藏 分享 阅读模式: 分节阅读 全文阅读 字号:
9.4 预留预埋
9.4.1 预留预埋设施应根据其用途按临时结构或永久结构设计。
9.4.2 临时预留预埋设施应选用易封堵或易拆除的结构形式。
9.4.3 永久预留预埋设施应按与主体结构同寿命原则进行耐久性设计。
9.4.4 预留设施应避开管节结构受力较大的复杂区域、施工缝和预留孔洞等部位,当预留设施对原结构受力不利时,应对原结构作加固补强处理。
9.4.5 预留预埋件的设计除应满足本标准规定外,尚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和《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的相关要求。
9.4.6 每节管节宜设置1处~2处人孔,人孔宜与测量塔联合布置于管顶轴线上。圆形人孔内径不宜小于800mm。
9.4.7 每个管节中隔墙上宜预留临时施工洞口,净宽度不宜小于0.6m,净高不宜小于1.8m。
9.4.8 中隔墙上预留的疏散救援等洞口,其间距及尺寸应满足现行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并宜结合临时施工洞口设置。
9.4.9 钢端壳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结构尺寸应满足止水带安装及止水带压缩变形的要求;
    2 强度和刚度应满足水力压接时的轴向受压要求;
    3 应满足管节沉放安装误差及后期不均匀沉降的要求;
    4 面板的平整度每延米不应大于lmm,整体平整度不应大于3mm;
    5 加劲肋间距不应大于2倍钢端壳的腹板高度;
    6 钢端壳横隔板之间的钢端壳H形钢梁翼板上,应各设置注浆孔和排气孔,并应在注浆完成后塞焊密封。
9.4.10 端封墙宜采用易拆卸式结构,相邻管节端封墙间净距应满足水密门开启要求。
9.4.11 端封墙预留预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端封墙应根据实际需要预留通气管、进水管、排水管、电缆孔、水密门等设施;
    2 端封墙、水密门与周边结构连接应满足防水性要求;
    3 在管节端头顶板、底板内侧应设计抗剪牛腿;
    4 采用钢端封墙时,管节端头周边应预埋钢板与端封墙板焊接。
9.4.12 钢剪力键预埋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埋件平面尺寸应根据结构尺寸和抗剪力大小确定;
    2 预埋件倾斜度不应大于0.5%,中心位置允许偏差应为±2mm;
    3 预埋件强度和刚度应满足基础变形和地震作用等要求;
    4 钢板、连接螺栓设计应根据剪力大小计算确定;
    5 预埋件连接螺栓性能等级不应低于5.6级。
9.4.13 管节端部PC拉索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沿管节端头顶板、底板宜对称布置,并避开灌砂管、端封墙牛腿等其他预埋构件;
    2 张拉结束后,宜向钢绞线护套内注入防腐蚀油脂;
    3 预埋连接套筒制作长度误差限值宜为±5mm,安装位置偏差限值宜为±l0mm。
9.4.14 管外垂直千斤顶预埋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布置于管节端部的侧墙下底板处;
    2 钢板厚度不应小于40mm,并应满足应力扩散要求。
9.4.15 管内垂直千斤顶预留预埋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刚度应满足管节顶升要求;
    2 预留洞口高度应满足千斤顶及油缸行程要求。
9.4.16 当管节底部设置防水底钢板时,底钢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厚度不应小于6mm,并满足耐久性要求;
    2 两端与钢端壳H形钢梁外侧翼缘焊接,两侧边上翻高度应超过侧墙混凝土施工缝上部1倍侧墙厚度;
    3 内侧焊接L形短钢筋。
9.4.17 管节结构预埋灌砂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灌砂管应预埋于管节侧墙或中隔墙内,出砂口平面布置应根据灌砂扩散半径确定;
    2 灌砂管径应根据砂粒特性、布置间距、管底水压等因素确定,其壁厚不应小于3.5mm;
    3 灌砂管在管节顶板、底板内应设置止水措施;
    4 灌砂完成后应对灌砂管进行有效封堵。
9.4.18 管节结构预埋的管内注浆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出浆口平面布置应根据浆液扩散半径确定;
    2 注浆管径应根据浆液特性、布置间距、管底水压等因素确定,其壁厚不宜小于3.5mm;
    3 注浆完成后应对注浆管进行有效封堵。
9.4.19 管节在浮运、沉放作业所需的临时预留预埋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拉合座及滑车预埋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拉合座应包括连接钢板、连接锚栓及抗剪型钢,连接钢板厚度不应小于0.6倍锚栓直径;
    2) 抗剪型钢规格根据计算确定,锚入结构内长度不应小于2倍截面高度,并与连接钢板可靠焊接,焊缝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3) 连接锚栓外露丝扣长度不应大于3倍锚栓直径。
    2 沉放吊点及系缆桩预埋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埋件应包括连接钢板及连接锚栓,连接钢板厚度不应小于0.6倍锚栓直径;
    2) 连接锚栓外露丝扣长度不宜大于3倍锚栓直径,并应与连接钢板围焊连接。
    3 竖向剪力键预埋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竖向剪切预埋件包括连接钢板、型钢抗剪键及连接螺栓套筒,连接钢板厚度不应小于20mm;
    2) 型钢抗剪键、连接螺栓套筒与连接钢板间可靠焊接,焊缝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4 压载水舱预埋件包括连接钢板、连接钢筋,连接钢板厚度不应小于6mm。
    5 测量塔及人孔预埋件包括连接钢板、连接钢筋,连接钢板厚度不应小于10mm。
9.4.20 预埋钢板采用锚栓与主体结构连接时,其中心间距、周边孔距离锚板边缘的净距应符合表9.4.20的规定。
表9.4.20 锚栓布置尺寸
尺寸
    注:do为锚栓孔径,t为锚板厚度。
 

条文说明
9.4.1 ~9.4.3临时预留预埋设施服务于浮运、沉放等施工过程,主要有各种施工孔洞、管节顶板舾装件预埋件、管节底板支撑系统预埋件、管节端头端封墙预埋件、管节内部压载水舱进(排)水管路预埋件等。
    永久预留预埋件包括钢端壳预埋件、P℃拉索预埋件、水平及竖向剪力键预埋件、管节基础处理预埋件、管节运营监测预埋件等。
9.4.6 根据圆孔的受力特性,当人孔与测量塔联合布置时,人孔宜为圆孔,如果人孔与测量塔分开布置时可采用断面不小于700mm×700mm的方孔。
9.4.7、9.4.8 中隔墙上的施工洞口尽量与疏散救援洞口结合布置,如疏散救援洞口间距较大不便施工使用时,可在中隔墙内力较小处另设施工洞口。对疏散救援洞口,目前各行业的设置间距、洞口尺寸规定尚未统一,因此设计时应根据隧道的使用功能按公路、铁路或其他行业要求执行。
9.4.9钢端壳节点示意如图4所示。
9.4.14 管外垂直千斤顶设置预埋钢板主要是防止底板混凝土集中受力。
9.4.16 设计时,底钢板按不参与结构底板受力考虑。国内外的试验研究分析表明,水环境下的钢板腐蚀速率是随着时间而逐渐减缓(表2),一般10年后其腐蚀基本稳定不再发展。
展。
图4 钢端壳节点示意
1——钢端壳H形钢梁及注浆(排气)孔;2——GINA止水带连接孔及连接套筒;3——钢端壳加劲肋;4——钢端壳面板;5——钢端壳横隔板;6——钢封门面板预埋件;7——端封门立柱预埋件;8——钢封门面板;9——端封门支承立柱

表2 水环境下的钢板腐蚀速率 
速率
    按表2,对海水环境,底钢板100年的总腐蚀量大约2mm~4mm,再考虑适当的腐蚀余量,因此要求底钢板厚度一般不小于6mm。
    掩埋在泥水环境中的碳素钢板,外部环境更趋稳定,腐蚀稳定情况也更好,但由于此类实测数据很少,因此设计时偏于保守可仍采用水环境下的腐蚀厚度。
9.4.17 1 根据国内多座隧道经验,在缺乏相关资料时,设计阶段灌砂扩散半径一般可取6m~8m。条件复杂时,应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确定合理的灌砂扩散半径。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
纠错
手机扫码浏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