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B 50737-201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时间:2012-05-01
收藏 分享 阅读模式: 分节阅读 全文阅读 字号:
3 基本规定

3.0.1  石油储备库宜储存低凝原油。

3.0.2  原油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划分为甲类。

3.0.3  储罐模数的确定应遵循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储罐单罐公称容量不宜小于10×104m3

3.0.4  石油储备库职工生活设施、维修设施宜依托社会。

3.0.5  石油储备库应有防止事故状态下原油及液体污染物流出库外的措施,并应将泄露的油品及液体污染物控制在库区较小的范围内。

3.0.6  石油储备库环境保护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 87及《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等有关标准的规定。

3.0.7  石油储备库劳动安全卫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及《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等有关标准及国家现行有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

3.0.8  石油储备库设计,应有效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提高经济效益。

条文说明

3.0.1  “低凝原油”是指不需加热储存的原油。国家石油储备库原油储存周期长,如果储存高凝原油,需要对油罐进行加热,这样将消耗大量热能。为节省国家石油储备库的运营成本,降低能耗,制定本条规定。

3.0.2  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油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规定,闪点小于28℃的油品火灾危险性类别为甲类,除个别稠油以外,绝大多数原油的闪点都低于28℃。

3.0.3  大型油罐相对小型油罐土地利用率高,目前国内最大油罐容量可做到15×104m3应用较多的大型油罐是10×104m3规格。

3.0.5  事故状况下,泄漏的原油一旦流出库区,有可能与明火接触而引发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是泄漏的原油和受污染的消防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居住区、水域及土壤造成重大环境污染。除按要求罐组应设的防火堤外,为了防止泄漏的原油和受污染的消防水流出库区,需另外增设有效措施。如雨水监控池、受污染的消防水池(罐)、排水总出口设置切断阀、堤坝式道路、事故存液池等设施,确保泄漏的可燃液体和受污染的消防水不直接排至库外。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
纠错
手机扫码浏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