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附条文说明]》GB 50666-201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时间:2012-08-01
收藏 分享 阅读模式: 分节阅读 全文阅读 字号:
7.3 混凝土配合比

7.3  混凝土配合比

7.3.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经试验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

   2  当有抗冻、抗渗、抗氯离子侵蚀和化学腐蚀等耐久性要求时,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的有关规定;

   3  应分析环境条件对施工及工程结构的影响;

   4  试配所用的原材料应与施工实际使用的原材料一致。

▼ 展开条文说明

7.3.2  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  当设计强度等级低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2  当设计强度等级不低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 展开条文说明

7.3.3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下列规定计算确定:

   1  当具有近期的同品种混凝土的强度资料时,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2  按本条第1款计算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时:强度等级不高于C30的混凝土,计算得到的σ大于等于3.0MPa时,应按计算结果取值;计算得到的σ小于3.0MPa时,σ应取3.0MPa。强度等级高于C30且低于C60的混凝土,计算得到的σ大于等于4.0MPa时,应按计算结果取值;计算得到的σ小于4.0MPa时,σ应取4.0MPa。

   3  当没有近期的同品种混凝土强度资料时,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可按表7.3.3取用。

▼ 展开条文说明

7.3.4  混凝土的工作性指标应根据结构形式、运输方式和距离、泵送高度、浇筑和振捣方式,以及工程所处环境条件等确定。

▼ 展开条文说明

7.3.5  混凝土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有关规定。

7.3.6  当设计文件对混凝土提出耐久性指标时,应进行相关耐久性试验验证。

▼ 展开条文说明

7.3.7  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应控制水泥用量,宜选用中、低水化热水泥,并宜掺加粉煤灰、矿渣粉;

   2  温度控制要求较高的大体积混凝土,其胶凝材料用量、品种等宜通过水化热和绝热温升试验确定;

   3  宜采用高性能减水剂。

7.3.8  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和确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和计算配合比进行试配。每盘混凝土试配量不应小于20L;

   2  进行试拌,并调整砂率和外加剂掺量等使拌合物满足工作性要求,提出试拌配合比;

   3  在试拌配合比的基础上,调整胶凝材料用量,提出不少于3个配合比进行试配。根据试件的试压强度和耐久性试验结果,选定设计配合比;

   4  应对选定的设计配合比进行生产适应性调整,确定施工配合比;

   5  对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的混凝土,当运输时间较长时,试配时应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值。

▼ 展开条文说明
7.3.9  施工配合比应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反馈的混凝土动态质量信息对混凝土配合比及时进行调整。

▼ 展开条文说明

7.3.10  遇有下列情况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1  当混凝土性能指标有变化或有其他特殊要求时;

   2  当原材料品质发生显著改变时;

   3  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三个月以上时。

▼ 展开条文说明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
纠错
手机扫码浏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