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附条文说明]》GB 50666-201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时间:2012-08-01
收藏 分享 阅读模式: 分节阅读 全文阅读 字号:
4.3 设计

4.3      

4.3.1  模板及支架的形式和构造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确定。

4.3.2  模板及支架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模板及支架的选型及构造设计;

   2  模板及支架上的荷载及其效应计算;

   3  模板及支架的承载力、刚度验算;

   4  模板及支架的抗倾覆验算;

   5  绘制模板及支架施工图。

4.3.3  模板及支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模板及支架的结构设计宜采用以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2  模板及支架的结构分析中所采用的计算假定和分析模型,应有理论或试验依据,或经工程验证可行;

   3  模板及支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各种受力工况进行结构分析,并确定其最不利的作用效应组合;

   4  承载力计算应采用荷载基本组合;变形验算可仅采用永久荷载标准值。

▼ 展开条文说明

4.3.4  模板及支架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计算不同工况下的各项荷载及其组合。各项荷载的标准值可按本规范附录A确定。

4.3.5  模板及支架结构构件应按短暂设计状况进行承载力计算。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式要求:

         

▼ 展开条文说明

4.3.6  模板及支架的荷载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可按下式计算:

               

         

▼ 展开条文说明

4.3.7  模板及支架承载力计算的各项荷载可按表4.3.7确定,并应采用最不利的荷载基本组合进行设计。参与组合的永久荷载应包括模板及支架自重(G1)、新浇筑混凝土自重(G2)、钢筋自重(G3)及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G4)等;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宜包括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产生的荷载(Q1)、混凝土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Q2)、泵送混凝土或不均匀堆载等因素产生的附加水平荷载(Q3)及风荷载(Q4)等。

▼ 展开条文说明

4.3.8  模板及支架的变形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4.3.9  模板及支架的变形限值应根据结构工程要求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对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其挠度限值宜取为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

   2  对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其挠度限值宜取为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250;

   3  支架的轴向压缩变形限值或侧向挠度限值,宜取为计算高度或计算跨度的1/1000。

▼ 展开条文说明

4.3.10  支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当高宽比大于3时,应加强整体稳固性措施。

▼ 展开条文说明

4.3.11  支架应按混凝土浇筑前和混凝土浇筑时两种工况进行抗倾覆验算。支架的抗倾覆验算应满足下式要求:

       

▼ 展开条文说明

4.3.12  支架结构中钢构件的长细比不应超过表4.3.12规定的容许值。

4.3.13  多层楼板连续支模时,应分析多层楼板间荷载传递对支架和楼板结构的影响。

▼ 展开条文说明

4.3.14  支架立柱或竖向模板支承在土层上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对土层进行验算;支架立柱或竖向模板支承在混凝土结构构件上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对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验算。

▼ 展开条文说明

4.3.15  采用钢管和扣件搭设的支架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管和扣件搭设的支架宜采用中心传力方式;

   2  单根立杆的轴力标准值不宜大于12kN,高大模板支架单根立杆的轴力标准值不宜大于10kN;

   3  立杆顶部承受水平杆扣件传递的竖向荷载时,立杆应按不小于50mm的偏心距进行承载力验算,高大模板支架的立杆应按不小于100mm的偏心距进行承载力验算;

   4  支承模板的顶部水平杆可按受弯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

   5  扣件抗滑移承载力验算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的有关规定执行。

▼ 展开条文说明

4.3.16  采用门式、碗扣式、盘扣式或盘销式等钢管架搭设的支架,应采用支架立柱杆端插入可调托座的中心传力方式,其承载力及刚度可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验算。

▼ 展开条文说明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
纠错
手机扫码浏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