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应用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JGJ/T 389-2016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时间:2017-06-01
收藏 分享 阅读模式: 分节阅读 全文阅读 字号:
2.2 符号

2.2

2.2.1 荷载、荷载效应

Fwf——作用于竖向桁架立杆的风荷载设计值;

Fwkf——作用于竖向桁架立杆的风荷载标准值;

Fwmi——作用于模板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G1——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模板系统自重;

G2——新浇筑混凝土自重;

G3——钢筋自重;

Ghi——倾覆验算不同阶段水平桁架所承托的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总和;

Gli——竖向桁架混合支撑承托混凝土梁模板、钢筋自重标准值;

k1、k2、k3——分别为在水平桁架上弦单位均布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各杆件轴力、剪力、弯矩标准值;

kG1、kG2、kG3——分别为水平桁架自重产生的各杆件轴力、剪力、弯矩标准值;

M——弯矩值;

Mr——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

M0——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的倾覆力矩设计值;

mw——单位水平风荷载作用下竖向桁架混合支撑立杆最大弯矩;

mwk——竖向桁架混合支撑立杆由风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

Mrk——计算单元抗倾覆力矩标准值;

M0k——计算单元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力矩标准值;

N——轴心力设计值;

NGk、VGk、MGk——分别为水平桁架杆件在永久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轴力、剪力、弯矩标准值;

NQk、VQk、MQk——分别为水平桁架杆件在可变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轴力、剪力、弯矩标准值;

NGik——分别为由组装式桁架模板支撑及模板系统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产生的立杆轴向力标准值;

Ni——竖向桁架混合支撑的自重标准值;

Nk——轴向力标准值。

NQ1k——由施工荷载产生的立杆轴向力标准值;

NQ2k——由附加水平荷载产生的立杆轴向力标准值;

Nv、Nt——单个螺栓所承受的剪力和拉力设计值;

Nbv、Nbt——单个螺栓的抗剪、抗拉承载力设计值;

Nwfk——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最大轴向力标准值;

P——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设计值;

Q1——施工荷载;

Q2——附加水平荷载;

Q3——风荷载;

q——作用在水平桁架上弦的均布荷载标准值;

q'——作用于水平桁架上弦的均布荷载标准值(q)与单位线荷载之比,单位线荷载按1.0kN/m取值;

Rd——结构或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

Sd——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SGjk——第j个永久荷载标准值;

SQik——第i个可变荷载标准值;

υmax——单位均布永久荷载作用下水平桁架最大挠度值;

υG,max——水平桁架自重作用下最大挠度值;

wk——风荷载标准值;

w'k——作用在竖向桁架混合支撑上的风荷载标准值与单位风荷载标准值之比;

wo——基本风压值;

wmk——作用于竖向模板的风荷载标准值。

2.2.2 设计指标

f——钢材抗弯、抗压、抗拉强度设计值;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bt、fbv——螺栓的抗拉、抗剪强度设计值;

αf,lim——水平桁架挠度限值。

2.2.3 几何参数

A——杆件的毛截面面积;

Ad——立杆底座面积;

An——杆件的净投影面积;

As——落地立杆或托梁桁架立杆的毛截面面积;

Aw——桁架间混合支撑轮廓面积;

A0——杆件的净截面面积;

Al——竖向桁架单根立杆的毛截面面积;

d——螺栓杆直径;

de——螺杆螺纹处最小直径;

hmi——梁模板的高度;

hi——梁底水平杆至支撑底端的距离;

h0——参与组装的最大竖向桁架单元高度;

I——竖向桁架立杆换算截面惯性矩;

i——截面回转半径;

la——竖向桁架混合支撑宽度;

lb——竖向桁架混合支撑纵向间距;

l'b——竖向桁架纵距(lb)与纵向立杆单位间距的比值,纵向立杆单位间距取值为1.0m;

l0——计算长度;

W——截面模量;

Ws——立杆的截面模量;

Wt——竖向桁架立杆的截面模量;

k——竖向桁架混合支撑横向排数;

λ——长细比。

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

Cu——螺栓受力不均匀系数;

m——参与组合的永久荷载数;

n——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数;

——挡风系数;

φ——稳定系数;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η——系数;

μ——立杆计算长度系数;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

μst——迎风面桁架体型系数;

μstw——竖向桁架混合支撑的整体体型系数;

γG——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γQ——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ψc——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
纠错
手机扫码浏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