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GB/T 50708-201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时间:2012-08-01
收藏 分享 阅读模式: 分节阅读 全文阅读 字号:
前言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材料
3.1 木材
3.2 结构用胶
3.3 钢材
4 基本设计规定
4.1 设计原则
4.2 设计指标和允许值
5 构件设计
5.1 等截面直线形受弯构件
5.2 变截面直线形受弯构件
5.3 曲线形受弯构件
5.4 轴心受拉和轴心受压构件
5.5 拉弯和压弯构件
5.6 构件的局部承压
6 连接设计
6.1 一般规定
6.2 销轴类紧固件的连接计算
6.3 剪板的连接计算
7 构件防火设计
7.1 防火设计
7.2 防火构造
8 构造要求
8.1 一般规定
8.2 梁与砌体或混凝土结构的连接
8.3 梁与梁的连接
8.4 梁和柱的连接
8.5 构件与基础的连接
8.6 拱构件的连接
8.7 桁架构件的连接
8.8 构件耐久性构造
9 构件制作与安装
9.1 一般规定
9.2 普通层板胶合木构件组坯
9.3 目测分级和机械分级胶合木构件组坯
9.4 构件制作
9.5 构件连接施工
9.6 构件安装
10 防护与维护
10.1 一般规定
10.2 防腐处理
10.3 检查和维护
附录A胶粘剂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A.1剪切试验
A.2浸渍剥离试验
A.3耐久性试验
A.4垂直拉伸试验
A.5木材干缩试验
附录B胶合木强度和弹性模量特征值
附录C进口胶合木强度和弹性模量设计值的规定
附录D根据构件足尺试验确定胶合木强度等级
附录E曲线形受弯构件径向承载力计算
附录F构作中紧固件数量的确定与常用紧固件的kg值
F.1构件中紧固件数量的确定
F.2常用紧固件组合作用调整系数kg值
附录G常用树种木材的全干相对密度
附录H不同温度与湿度下的木材平衡含水率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全文
模式
字号:
A.3耐久性试验

A.3 耐久性试验

A.3.1 当进行胶缝耐久性试验时,胶合试件应采用密度为(700±50)kg/m3,含水率为(12±1)%的未经处理的榉木(Fagus sylvatica L.)木材。胶缝耐久性试验应满足以下规定:

1 试验应使用6个多胶缝测试试件,并不得有一个在测试期失败;

2 试验完成后,每个测试试件中胶线的平均蠕变变形不得超过0.05mm。

A.3.2 层板单元应纹理通直,无节子。年轮与胶合面的夹角应该在30°~60°之间。木材应没有腐朽、机械加工缺陷和任何干燥缺陷。

A.3.3 层板单元应在标准气候条件中平衡处理至少7d,使木材含水率达到(12±1)%。

A.3.4 胶缝耐久性试验应至少准备9个层板单元,制作成六个试件。每个层板单元刨光后的尺寸为:厚度(16±0.1)mm,宽度(60±0.1)mm,沿纹理方向长度(305±0.1)mm。在涂胶前应重新刨光每个层板后,8.00h内进行胶合。

A.3.5 胶缝耐久性试验应采用以下设备:

1 除了弹簧特征的要求以外,试验夹具设备可采用图A.3.5所示的设备。

2 弹簧应具有以下特征:采用的金属丝直径为15mm;弹簧外围直径(未承载时)为105mm;弹簧总圈数10.5圈;两端固定并焊接;自由长度320mm;最大载荷下压缩距离为40~50mm。弹簧屈强系数应为81N/mm。

3 加热室应保持在(70±2)℃。

4 气候箱应保持(20±2)℃和(85±5)%相对湿度,或(50±2)℃和(75±5)%相对湿度。

5 采用万能力学试验机为夹具加载。

图A.3.5 试验夹具示意图

1—钢底板(厚19mm);2—定位立柱螺杆(d=15.9mm);3—中心螺杆(d=15.9mm);4—弹簧;5—中间钢隔板(厚19mm);

6—顶部钢隔板(厚19mm);7—中心定位螺母;8—四角定位螺母

A.3.6 每个胶合组件采用两块层板单元作为两侧面板,中间层部件交替采用7个定距块和8个芯层木块做成(图A. 3. 6)。每个胶合组件应按以下规定制作成测试试件:

图A. 3. 6 测试试件的制作

1—层板单元;2—芯层木块;3—定距块;4—槽口(3.2mm宽);5—空隙

1 芯层木块应从第三块层板单元上切取。芯层木块尺寸为:沿纹理方向长为(28.5±0.1)mm、厚度为(16±0.1)mm、宽度为(60±0.1)mm。

2 定距块必须由合适的材料制作,以便在取走时不破坏试样,或不改变芯层木块的位置。定距块尺寸:长为6.4mm,厚度比中间木块稍小,宽度为60.0mm。

3 胶合组件胶合时,两侧层板单元的端部截面上的年轮方向应一致,两侧层板沿长度方向夹住中间层部件。应保证胶合加压过程中芯层木块不得滑动(图A. 3.6b)。

4 在每个28.5mm长的芯层木块表面上应标记出垂直于纹理的截面中心线位置,并将标记线延伸到试件边缘。加压胶合后,以此标记线为中心,在试件两侧面板上开3.2mm宽的槽口,槽口应达到胶缝位置,但不得透过胶缝。

5 三个测试组件中的每个可制作成2个长度为133.6mm的测试试件。每个测试试件包含4个整的芯层木块(图A.3.6c),12个胶缝(50.8mm×12.7mm)。进行轴向压缩加载时,测试试件上共6对承载胶缝,其中每对的胶缝总面积为1290m2。测试试件上下端的两块层板应齐边平,以获得平整的端面。

A.3.7 当采用本规范图A. 3.5所示的设备时,必须在测试试件上端和下端使用定位块。定位块制作时,必须保证定位块与夹具之间、定位块与测试试件之间的接触面平整。定位块应采用胶合板经胶粘合制成,尺寸为47.6mm×50.8mm×100mm。不得使用金属定位块。

A.3.8 耐久性试验测试程序应按以下方法进行:

1 开始试验前,应在测试试件表面上用刀片垂直于暴露的胶缝划一条刻痕,刻痕应穿过胶缝两侧的面板搭接区域。测试试件上每对胶缝均应有一条刻痕。

2 将测试试件和定位块插入试验夹具中,安装中间钢隔板、弹簧和顶部钢隔板,用较轻压力固定4个定位立柱螺栓。

3 在中心螺杆上加载,将压力试验机加载到3870N,使得测试试件胶缝的剪切应力达到3.0N/mm2

4 用手旋紧4个定位角螺栓以保持弹簧压力,然后在顶部钢隔板上将中心螺杆上的定位螺母在9.5mm范围内旋紧。以便胶缝破坏时仍然可以保持弹簧压力。

5 加载后应立刻根据本规范第A.3. 9条的规定,对6个测试试件按阶段进行气候循环处理。

A.3.9 胶缝蠕变试验时,试件所处的循环阶段测试气候条件应符合表A. 3.9的规定。

表A.3.9 蠕变试验时测试气候的要求

注:每14d的气候循环应连续,当必须将夹具从一个气候条件移动到另一个气候条件时,操作应迅速和平稳。

A.3.10 耐久性试验应定期对试件进行评估,以便发现可能的破坏。在42d的测试期完成后,测试夹具应从气候箱中移出。如果至少有5个试件完好,将试件卸载后,应测量两侧所有胶缝沿刻痕线的滑移距离(即变形)并记录测量结果,精确至0.01mm。最后计算平均值。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
纠错
手机扫码浏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