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2023修订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时间:2006-03-01
收藏 分享 阅读模式: 分节阅读 全文阅读 字号:
前言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建筑
3.1 一般规定
3.2 主体
3.3 出入口
3.4 通风口、水电口
3.5 辅助房间
3.6 柴油电站
3.7 防护功能平战转换
3.8 防水
3.9 内部装修
4 结构
4.1 一般规定
4.2 材料
4.3 常规武器地面爆炸空气冲击波、土中压缩波参数
4.4 核武器爆炸地面空气冲击波、土中压缩波参数
4.5 核武器爆炸动荷载
4.6 结构动力计算
4.7 常规武器爆炸动荷载作用下结构等效静荷载
4.8 核武器爆炸动荷载作用下常用结构等效静荷载
4.9 荷载组合
4.10 内力分析和截面设计
4.11 构造规定
4.12 平战转换设计
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5.1 一般规定
5.2 防护通风
5.3 平战结合及平战功能转换
5.4 供暖
5.5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5.6 空气调节
5.7 柴油电站的通风
6 给水、排水
6.1 一般规定
6.2 给水
6.3 排水
6.4 洗消
6.5 柴油电站的给水、排水及供油
6.6 平战转换
7 电气
7.1 一般规定
7.2 电源
7.3 配电
7.4 线路敷设
7.5 照明
7.6 接地
7.7 柴油电站
7.8 通信
附录A 常用扩散室、扩散箱的内部空间最小尺寸
附录B 常规武器地面爆炸动荷载
附录C 常用结构构件对称型基本自振圆频率计算
附录D 无梁楼盖设计要点
D.1 一般规定
D.2 承载力计算
D.3 构造要求
附录E 钢筋混凝土反梁设计要点
E.1 承载力计算
E.2 构造要求
附录F 消波系统
附录G 浅埋防空地下室围护结构传热量计算
附录H 深埋防空地下室围护结构传热量计算
本规范用词说明
全文
模式
字号:
3.2 主体

3.2 主体


3.2.1 医疗救护工程的规模可参照表3.2.1-1确定。防空专业队工程和人员掩蔽工程的面积标准应符合表3.2.1-2的规定。防空地下室的室内地平面至梁底和管底的净高不得小于2.00m其中医疗救护工程的室内净高不宜小于2.60m,专业队装备掩蔽部的室内地平面至梁底和管底的净高还应大于、等于车高加0.20m。防空地下室的室内地平面至顶板的结构板底面的净高不宜小于2.40m(专业队装备掩蔽部除外)。

注:中心医院、急救医院的有效面积中含电站,救护站不含电站。

表3.2.1-2 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的面积标准

注:1 表中的面积标准均指掩蔽面积;

2专业队装备掩蔽部宜按停放轻型车设计。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3.2.2 战时室内有人员停留的防空地下室,其钢筋混凝土顶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乙类防空地下室的顶板防护厚度不应小于250mm。对于甲类防空地下室,当顶板上方有上部建筑时,其防护厚度应满足表3.2.2-1的最小防护厚度要求;当顶板上方没有上部建筑时,其防护厚度应满足表3.2.2-2的最小防护厚度要求;

注:甲类防空地下室的剂量限值按本规范表3.1.10确定。

2 顶板的防护厚度可计入顶板结构层上面的混凝土地面厚度;

3 不满足最小防护厚度要求的顶板,应在其上面覆土,覆土的厚度不应小于最小防护厚度与顶板防护厚度之差的1.4倍。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3.2.3 对于顶板防护厚度不满足本规范表3.2.2-1要求的核4级、核4B级和核5级的甲类防空地下室,若其上方设有管道层(或普通地下室),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时,其顶板上面可不覆土:

1 管道层(或普通地下室)的外墙,战时没有门窗等孔口;

2 管道层(或普通地下室)的顶板厚度与防空地下室顶板防护厚度之和不小于最小防护厚度。当管道层(或普通地下室)的顶板为空心楼板时,应以折算成实心板的厚度计算;

3 当管道层(或普通地下室)的顶板高出室外地平面时,其高出室外地平面的外墙折算厚度与防空地下室顶板防护厚度之和不小于顶板最小防护厚度。高出室外地平面的外墙折算厚度等于外墙的厚度乘以材料换算系数(材料换算系数: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石砌体可取1.0;对实心砖砌体可取0.7;对空心砖砌体可取0.4)。

3.2.4 战时室内有人员停留的顶板底面不高于室外地平面(即全埋式)的防空地下室,其外墙顶部应采用钢筋混凝土。乙类防空地下室外墙顶部的最小防护距离ts(图3.2.4)不应小于250mm;甲类防空地下室外墙顶部的最小防护距离ts不应小于表3.2.2-1的最小防护厚度值。

3.2.5 战时室内有人员停留的顶板底面高于室外地平面(即非全埋式)的乙类防空地下室和非全埋式的核6级、核6B级甲类防空地下室,其室外地平面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3.2.6 医疗救护工程可不划分防护单元。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和配套工程应按下列规定划分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

1 上部建筑层数为九层或不足九层(包括没有上部建筑)的防空地下室应按表3.2.6的要求划分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

2 上部建筑的层数为十层或多于十层(其中一部分上部建筑可不足十层或没有上部建筑,但其建筑面积不得大于200m2)的防空地下室,可不划分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注:位于多层地下室底层的防空地下室,其上方的地下室层数可计入上部建筑的层数);

3 对于多层的乙类防空地下室和多层的核5级、核6级、核6B级的甲类防空地下室,当其上下相邻楼层划分为不同防护单元时,位于下层及以下的各层可不再划分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其中下层防空地下室未被上层防空地下室完全覆盖的建筑面积不得大于200㎡。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3.2.7 相邻抗爆单元之间应设置抗爆隔墙。两相邻抗爆单元之间应至少设置一个连通口。在连通口处抗爆隔墙的一侧应设置抗爆挡墙(图3.2.7)。不影响平时使用的抗爆隔墙,宜采用厚度不小于120m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或厚度不小于250mm的现浇混凝土墙。不利于平时使用的抗爆隔墙和抗爆挡墙均可在临战时构筑。临战时构筑的抗爆隔墙和抗爆挡墙,其墙体的材料和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组合墙时,其厚度不应小于120mm,并应与主体结构连接牢固;

2 采用砂袋堆垒时,墙体断面宜采用梯形,其高度不宜小于1.80m,最小厚度不宜小于500mm。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3.2.8 防空地下室中每个防护单元的防护设施和内部设备应自成系统,出入口的数量和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3.3节的相关规定,且其变形缝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4.11.4条的规定。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3.2.9 相邻防护单元之间应设置防护密闭隔墙(亦称防护单元隔墙)。防护密闭隔墙应为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甲类防空地下室的防护单元隔墙应满足本规范第4章中有关防护单元隔墙的抗力要求;

2 乙类防空地下室防护单元隔墙的厚度常5级不得小于250mm,常6级不得小于200mm。


3.2.10 同层两相邻防护单元之间应至少设置一个战时连通口。防护单元之间连通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连通口的防护单元隔墙两侧应各设置一道防护密闭门(图3.2.10)。墙两侧都设有防护密闭门的门框墙厚度不宜小于500mm;

2 选用设置在防护单元之间连通口的防护密闭门时,其设计压力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乙类防空地下室的连通口防护密闭门设计压力值宜按0.03MPa;

2) 甲类防空地下室的连通口防护密闭门设计压力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两相邻防护单元的防核武器抗力级别相同时,其连通口的防护密闭门设计压力值应按表3.2.10-1确定;

(2) 两相邻防护单元的防核武器抗力级别不同时,其连通口的防护密闭门设计压力值应按表3.2.10-2确定。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3.2.11 当两相邻防护单元之间设有伸缩缝或沉降缝,且需开设连通口时,其防护单元之间连通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两道防护密闭隔墙上应分别设置防护密闭门(图3.2.11)。防护密闭门至变形缝的距离应满足门扇的开启要求;

2 选用分别设置在两道防护密闭隔墙的连通口(以及用连通道连接的两不相邻防护单元之间连通口)防护密闭门时,其设计压力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乙类防空地下室宜按第3.2.10条第2款第1项的规定;

2) 甲类防空地下室的连通口防护密闭门设计压力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两相邻防护单元的防核武器抗力级别相同时,应按表3.2.10-1确定;

(2) 两相邻防护单元抗力级别不同时,其连通口的防护密闭门设计压力值应按表3.2.11确定。


3.2.12 在多层防空地下室中,当上下相邻两楼层被划分为两个防护单元时,其相邻防护单元之间的楼板应为防护密闭楼板。当上下两层设置战时连通口时,其连通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防护单元之间连通口设在上面楼层时,应在防护单元隔墙的两侧各设一道防护密闭门(图3.2.12a);

2 当防护单元之间连通口设在下面楼层时,应在防护单元隔墙的上层单元一侧设一道防护密闭门(图3.2.12b);当下层单元有防毒要求时,尚应对关闭的防护密闭门采取必要的辅助密闭措施。

3 选用的防护密闭门,其设计压力值应符合本规范第3.2.10条的相关规定。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3.2.13 在染毒区与清洁区之间应设置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密闭隔墙,其厚度不应小于200mm,并应在染毒区一侧墙面用水泥砂浆抹光。当密闭隔墙上有管道穿过时,应采取密闭措施。在密闭隔墙上开设门洞时,应设置密闭门。

3.2.14 防空专业队工程中的队员掩蔽部宜与装备掩蔽部相邻布置,队员掩蔽部与装备掩蔽部之间应设置连通口,且连通口处宜设置洗消间。

3.2.15 顶板底面高出室外地平面的防空地下室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上部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甲类防空地下室。其顶板底面不得高出室外地平面;上部建筑为砌体结构的甲类防空地下室,其顶板底面可高出室外地平面,但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地具有取土条件的核5级甲类防空地下室,其顶板底面高出室外地平面的高度不得大于0.50m,并应在临战时按下述要求在高出室外地平面的外墙外侧覆土,覆土的断面应为梯形。其上部水平段的宽度不得小于1.0m,高度不得低于防空地下室顶板的上表面,其水平段外侧为斜坡,其坡度不得大于1:3(高:宽);

2) 核6级、核68级的甲类防空地下室,其顶板底面高出室外地平面的高度不得大于1.00m,且其高出室外地平面的外墙必须满足战时防常规武器爆炸、防核武器爆炸、密闭和墙体防护厚度等各项防护要求;

2 乙类防空地下室的顶板底面高出室外地平面的高度不得大于该地下室净高的1/2,且其高出室外地平面的外墙必须满足战时防常规武器爆炸、密闭和墙体防护厚度等各项防护要求。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3.2.16 战时为人防物资库的防空地下室,应按储存非易燃易爆战时必需品的综合物资库设计。

33 条评论
评论
  • 6.3.15 和3.1.6 不能做防爆地漏了吗 做吊坑?

  • 什么时候能更新2023版呢

  • 快更新吧 有2023年版的了

  • 万分感谢

  • 能下载阅读吗?

  • 感谢感谢!

  • 很实用的规范

  • 非常好

  • 拉筋有什么特殊要求吗?

  • 非常好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
纠错
手机扫码浏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