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时间:2011-10-01
收藏 分享 阅读模式: 分节阅读 全文阅读 字号:
1 总 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2 符 号
3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2 材 料
3.3 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
3.4 结构平面布置
3.5 结构竖向布置
3.6 楼盖结构
3.7 水平位移限值和舒适度要求
3.8 构件承载力设计
3.9 抗震等级
3.10 特一级构件设计规定
3.11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
3.12 抗连续倒塌设计基本要求
4 荷载和地震作用
4.1 竖向荷载
4.2 风 荷 载
4.3 地震作用
5 结构计算分析
5.1 一般规定
5.2 计算参数
5.3 计算简图处理
5.4 重力二阶效应及结构稳定
5.5 结构弹塑性分析及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验算
5.6 荷载组合和地震作用组合的效应
6 框架结构设计
6.1 一般规定
6.2 截面设计
6.3 框架梁构造要求
6.4 框架柱构造要求
6.5 钢筋的连接和锚固
7 剪力墙结构设计
7.1 一般规定
7.2 截面设计及构造
8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8.1 一般规定
8.2 截面设计及构造
9 筒体结构设计
9.1 一般规定
9.2 框架-核心筒结构
9.3 筒中筒结构
10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0.1 一般规定
10.2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
10.3 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
10.4 错层结构
10.5 连体结构
10.6 竖向体型收进、悬挑结构
11 混合结构设计
11.1 一般规定
11.2 结构布置
11.3 结构计算
11.4 构件设计
12 地下室和基础设计
12.1 一般规定
12.2 地下室设计
12.3 基础设计
13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
13.1 一般规定
13.2 施工测量
13.3 基础施工
13.4 垂直运输
13.5 脚手架及模板支架
13.6 模板工程
13.7 钢筋工程
13.8 混凝土工程
13.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3.10 混合结构施工
13.11 复杂混凝土结构施工
13.12 施工安全
13.13 绿色施工
附录A 楼盖结构竖向振动加速度计算
附录B 风荷载体型系数
附录C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底部剪力法
附录D 墙体稳定验算
附录E 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规定
附录F 圆形钢管混凝土构件设计
F.1 构件设计
F.2 连接设计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全文
模式
字号:
12.1 一般规定

12.1.1 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12.1.2 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状况、上部结构的类型和房屋高度、施工技术和经济条件等因素,使建筑物不致发生过量沉降或倾斜,满足建筑物正常使用要求;还应了解邻近地下构筑物及各项地下设施的位置和标高等,减少与相邻建筑的相互影响。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12.1.3 在地震区,高层建筑宜避开对抗震不利的地段;当条件不允许避开不利地段时,应采取可靠措施,使建筑物在地震时不致由于地基失效而破坏,或者产生过量下沉或倾斜。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12.1.4 基础设计宜采用当地成熟可靠的技术;宜考虑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施工期间需要降低地下水位的,应采取避免影响邻近建筑物、构筑物、地下设施等安全和正常使用的有效措施;同时还应注意施工降水的时间要求,避免停止降水后水位过早上升而引起建筑物上浮等问题。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12.1.5 高层建筑应采用整体性好、能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建筑物容许变形要求并能调节不均匀沉降的基础形式;宜采用筏形基础 或带桩基的筏形基础,必要时可采用箱形基础。当地质条件好且能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时,也可采用交叉梁式基础或其他形式基础;当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桩基或复合地基。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12.1.6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基础底面形心宜与永久作用重力荷载重心重合;当采用桩基础时,桩基的竖向刚度中心宜与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永久重力荷载重心重合。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12.1.7 在重力荷载与水平荷载标准值或重力荷载代表值与多遇水平地震标准值共同作用下,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高宽比不大于4的高层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质量偏心较大的裙楼与主楼可分别计算基底应力。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12.1.8 基础应有一定的埋置深度。在确定埋置深度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高度、体型、地基土质、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基础埋置深度可从室外地坪算至基础底面,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可取房屋高度的1/15;
2 桩基础,不计桩长,可取房屋高度的1/18。
当建筑物采用岩石地基或采取有效措施时,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稳定性要求及本规程第12.1.7条规定的前提下,基础埋深可比本条第1、2两款的规定适当放松。
当地基可能产生滑移时,应采取有效的抗滑移措施。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12.1.9 高层建筑的基础和与其相连的裙房的基础,设置沉降缝时,应考虑高层主楼基础有可靠的侧向约束及有效埋深;不设沉降缝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差异沉降及其影响。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12.1.10 高层建筑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当有防水要求时,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根据基础埋置深度按表12.1.10采用,必要时可设置架空排水层。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12.1.11 基础及地下室的外墙、底板,当采用粉煤灰混凝土时,可采用60d或90d龄期的强度指标作为其混凝土设计强度。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12.1.12 抗震设计时,独立基础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系梁;剪力墙基础应具有良好的抗转动能力。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条评论
评论
  • 非常感谢

  • 非常感谢

  • 搜建筑 网站 非常好!!!很实用

  • 太感谢了,搜建筑 网站 非常好!!!

  • 搜建筑 网站 非常好!!! 提供的法律法规等等资料很实用,点赞!!!

  • 搜建筑 网站 非常好!!! 提供的法律法规等等资料很实用,点赞!!!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
纠错
手机扫码浏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