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钢框架内填墙板结构技术标准[附条文说明]》JGJ/T 490-202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时间:2021-10-01
收藏 分享 阅读模式: 分节阅读 全文阅读 字号:
6.1 预制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板

6  构件设计和刚度计算

6.1  预制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板

6.1.1  内填预制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板的厚度,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时分别不应小于150mm、140mm、130mm和12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5。钢柱与墙板之间留缝时,最小厚度宜增加10mm。

▼ 展开条文说明

6.1.2  内填钢筋混凝土墙板的高宽比不宜大于2。

6.1.3  墙板与钢框架梁柱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板周边宜采用栓钉与钢框架梁柱连接;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与钢梁的连接应采用释放竖向变形仅承受水平荷载的构造做法(图6.1.3);抗剪连接件可采用栓钉、短槽钢及U形筋等。

   2  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与钢柱可以采用连续分布的抗剪键连接,抗剪连接件可采用栓钉、型钢及U形锚筋等;也可以留有缝隙,并在受力需要时采用集中布置的抗剪键。

   3  集中布置的抗剪件应验算抗剪键部位混凝土预埋件的承载力。

6.1.4  预制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板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2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

式中:V——剪力设计值(kN):

     tc——混凝土墙板厚度(mm);

     Lw——墙板的净宽(mm);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kN/mm2);

     γRE——墙板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γRE=0.85。

▼ 展开条文说明

6.1.5  钢筋混凝土墙板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2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

式中:ρsh——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ρsh=Ash/svtc

     Ash——配置在同一水平截面内的水平分布钢筋的全部截面面积(mm2);

     sv——水平分布钢筋的竖向间距(mm);

     fyv——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kN/mm2);

     ft——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kN/mm2);

     ηc——系数,钢柱与墙板留有间隙时取1.0,钢柱与墙板间设有不间断的抗剪连接件时取1.2;

     γRE——墙板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γRE=0.85。

▼ 展开条文说明

6.1.6  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可水平方向分块,墙体拼接竖缝所受剪力Vj可按下式计算(图6.1.6):

式中:Vj——墙板拼接竖缝所受剪力设计值(kN);

     Vs——墙板的水平剪力设计值(kN);

     h——墙板高度(mm);

     b——墙板总宽度(mm)。

6.1.7  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拼接竖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拼接竖缝的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Vd——墙肢拼接竖缝抗剪承载力设计值(kN);

     Ash,f、fy——分别为拼接缝内水平横向钢筋的总截面积(mm2)和抗拉强度设计值(kN/mm2);

     Ac——抵抗剪力的混凝土截面积(mm2);

     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kN/mm2);

     μ——界面系数,当普通混凝土拼接界面做粗糙化处理,使其全幅面凹凸约为8mm,拼缝内横向配筋沿剪切面均匀布置,并通过在两侧混凝土中的埋置长度、弯钩或焊接实现锚固,使钢筋能达到屈服强度时,取μ=1.0;对在拼接表面未做粗糙处理的已硬化混凝土上浇筑的普通混凝土,μ取0.6。

   2  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拼接竖缝的拼接构造(图6.1.7),环状水平钢筋与两侧伸出的半环状水平钢筋应焊接,且满足受拉搭接焊长度的要求。

▼ 展开条文说明

6.1.8  采用抗剪连接件时,现浇或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墙板的两侧及上边,应设置边缘加强带(图6.1.8)。边缘加强带内配筋不小于4ф10,边缘加强宽度覆盖栓钉高度,加强带内的纵筋垂直方向的分布筋的所有交点处都应拉结,分布筋之间的间距如大于100mm,则应增加封闭箍,使封闭箍与封闭箍或封闭箍与分布筋的间距小于100mm。纵筋和横向钢筋在端部应采用U形钢筋配筋或U形弯头。

▼ 展开条文说明

6.1.9  混凝土墙板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宜采用双层钢筋,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时分别不应小于0.35%、0.3%、0.25%和0.2%;分布筋的间距分别不应大于100mm、150mm、200mm和2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且不宜大于墙厚的l/10。双层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4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水平和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均不宜大于1.0%。

6.1.10  墙板开洞时,应在洞口边缘设置暗柱、暗梁,构造配筋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要求。当设有门洞等较大的洞口时,洞口宜布置钢构件或钢管混凝土构件作为边缘构件。

6.1.11  内填钢筋混凝土墙板进行非线性推覆分析时,采用层间抗侧弹簧模型,侧向荷载-位移关系曲线见图6.1.11。

▼ 展开条文说明

6.1.12  墙板剪切承载力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Vk——墙板剪切承载力标准值(kN);

     Ash——配置在同一水平截面内的水平分布钢筋的全部截面面积(mm2);

     sv——水平分布钢筋的竖向间距(mm);

     fyvk——水平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kN/mm2);

     ftk——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kN/mm2);

     tc——混凝土墙厚度(mm);

     Lw——墙截面净宽(mm)。

6.1.13  墙板的推覆分析采用膜单元时,拉压弹性模量应折减至0.1倍,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的关系见图6.1.13并按下列公式确定:

   当τ≤0.5τuk

式中:Gc——墙板的剪切模量(kN/mm2)

     кw——折减系数,按本标准第5.3节取值;

     τ——墙板的剪切应力(kN/mm2)

     γ——墙板的剪切应变。

▼ 展开条文说明

6.1.14  内填墙板跨内的钢梁截面不宜小于类似跨度的普通钢框架梁截面。

6.1.15  当内填钢筋混凝土墙板的钢框架梁柱节点采用半刚性连接时,初始转动刚度K0及抗弯承载力宜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式中:K0——半刚性连接的初始转动刚度(kN·mm);

     EIb——钢梁抗弯刚度(kN·mm2);

     Lb——钢梁跨度(mm);

     MpR——半刚性连接的塑性抗弯承载力(Nmm);

     Wpb——梁端截面的塑性抗弯模量(mm3);

     fyb——钢梁钢材的屈服强度(kN/mm2)。

▼ 展开条文说明
6.1.16  钢柱沿全高与墙板连接时,应验算钢柱在墙板平面外的稳定;当柱与墙板不连接时需验算柱在平面内、外的稳定。

6.1.17  内填墙板跨的梁柱节点处梁与柱的抗弯承载力应满足等强要求;其他部位的抗震承载力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关于强柱弱梁的要求;当框架梁柱采用半刚性连接时,应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Wpc、Wpb——分别为柱、梁截面塑性模量(mm2);

     N——钢柱轴向压力设计值(kN);

     Ac——钢柱截面面积(mm2);

     fyc、fyb——分别为柱、梁钢材的屈服强度(kN/mm2);

     η——强柱系数,一级取1.15,二级取1.10,三级取1.05,四级取1.0。

▼ 展开条文说明

6.1.18  内填墙板钢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域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的有关规定进行承载力和稳定验算。内填墙板跨柱的节点域的抗剪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ηpan——边柱0.85,中柱0.75;

     Mp1——钢柱非内填跨一侧的钢梁的塑性弯矩标准值(kN·mm);

     Vp——节点域的体积(mm3);

     Mpint——内填跨的钢梁的塑性弯矩标准值(kN·mm);

     fyv——钢材抗剪强度标准值(kN/mm2);

     χ——墙板与柱采用抗剪键连续连接时,取值χ=0.5,钢柱与墙板留缝时,取值为χ=1.0。

6.1.19  内填墙板钢框架梁柱板件宽厚比限值应按表6.1.19采用:

6.1.20  内填墙板跨内钢梁离柱外皮1倍梁高处应设置与梁等宽的加劲肋。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
纠错
手机扫码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