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B 50909-201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时间:2014-12-01
收藏 分享 阅读模式: 分节阅读 全文阅读 字号:
前言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要求
3.1 抗震设防要求
3.2 抗震性能要求
3.3 地震反应计算
3.4 减震设计
3.5 地震反应观测
4 场地、地基与基础
4.1 一般规定
4.2 场地
4.3 地基与基础
4.4 可液化场地
4.5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
5 地震作用
5.1 一般规定
5.2 水平向设计地震动参数
5.3 竖向设计地震动参数
5.4 设计地震动加速度时程
6 地震反应计算
6.1 一般规定
6.2 地面结构弹性反应谱方法
6.3 地面结构弹塑性反应谱方法
6.4 地面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
6.5 支座地震反应计算方法
6.6 隧道与地下车站结构横向地震反应计算的反应位移法
6.7 隧道与地下车站结构横向地震反应计算的反应加速度法
6.8 隧道纵向地震反应计算的反应位移法
6.9 隧道与地下车站结构地震反应计算的时程分析方法
7 抗震性能的验算方法
7.1 一般规定
7.2 钢筋和钢骨混凝土构件
7.3 钢管混凝土构件和钢构件
7.4 基础
7.5 支座
7.6 梁端支承长度和行车安全
7.7 隧道与地下车站结构
8 高架区间结构
8.1 一般规定
8.2 地震反应计算
8.3 抗震性能验算
8.4 抗震构造细节
8.5 抗震措施
9 高架车站结构
9.1 一般规定
9.2 地震反应计算
9.3 抗震性能验算
9.4 抗震构造措施
10 隧道与地下车站结构
10.1 一般规定
10.2 隧道结构地震反应计算
10.3 地下车站结构地震反应计算
10.4 抗震性能验算
10.5 抗震构造措施
附录A支座的恢复力模型
附录B基于集中参数模型的静力与动力分析方法
B.1桩基础集中参数建模方法
B.2扩大基础集中参数建模方法
B.3静力非线性分析
B.4动力非线性分析
附录C多点输入反应谱组合系数的计算方法
附录D动力分析中基础的等代弹簧法
D.1桩基础等代弹簧
D.2扩大基础等代弹簧
附录E反应位移法中土层位移的简单确定方法
附录F钢筋和钢骨混凝土构件抗剪能力计算方法
F.1柱式构件的抗剪能力
F.2板构件的抗剪能力
附录G构件变形能力计算方法
G.1钢筋和钢骨混凝土构件变形能力计算方法
G.2钢管混凝土构件变形能力计算方法
G.3钢构件变形能力计算方法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全文
模式
字号:
D.1桩基础等代弹簧

附录D 动力分析中基础的等代弹簧法

D.1 桩基础等代弹簧

D.1.1 桩基础宜采用水平弹簧、竖向弹簧和转动弹簧(图D.1.1)进行等代,对简支梁桥等静定结构可将竖向弹簧简化为约束。

图D.1.1 桩基础采用等代弹簧建立单墩模型

1-上部结构集中质量;2-桥墩;3-承台;4-转动弹簧与阻尼器;5-水平弹簧与阻尼器;6-竖向弹簧与阻尼器

D.1.2 水平弹簧、转动弹簧的本构关系(图D.1.2)可分别采用折线形式表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等代弹簧恢复力模型骨架曲线,应根据本规范第B.3节所得基础整体力-位移关系和弯矩-转角关系确定。弹簧的屈服位移(转角)以及对应的力(弯矩)应根据本规范表B.3.3的规定确定;极限位移(转角)以及对应的力(弯矩)应根据本规范表7.4.1-2的规定确定。

2 对桥墩先于基础屈服的情况,基础等代弹簧应采用线性刚度,并应根据桥墩屈服时基础的力(弯矩)和位移(转角)确定其线性刚度值。

3 等代弹簧的滞回关系应根据基础构件及地基的特性确定。

图D.1.2 弹簧本构关系

F-水平力;δ-水平位移;M-弯矩;θ-转角;Fy-屈服点的水平力;

Fu-极限点的水平力;δy-屈服点的水平位移;δu-极限点的水平位移;

My-屈服点的弯矩;Fu-极限点的弯矩;θy-屈服点的转角;θu-极限点的转角

D.1.3 动力分析中基础的竖向等代弹簧刚度,可按本规范第B.1节中的竖向弹簧取初始刚度,根据桩基础顶面竖向力-位移关系确定,取线性刚度。

D.1.4 等代阻尼器的阻尼系数,宜按下式计算:

式中:C0——按全结构瑞利阻尼假定确定的等代阻尼器的阻尼系数;

α——地震波辐射效应产生能量耗散的等效阻尼调整系数,取1.1~1.2。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
纠错
手机扫码浏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