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时间:2012-05-14
收藏 分享 阅读模式: 分节阅读 全文阅读 字号:
8.2 一般项

8.2 一般项


8.2.1 建筑内部功能空间布局合理,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并采取合理措施控制设备的噪声和振动。
【条文说明】
    建筑空间的布局上要同时考虑噪声的水平传递和垂向传播问题。
    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通常含有垂直跨度较大的中庭设计。在这一结构基础上,噪声在建筑内部不仅存在水平传播而同时存在垂直纵向传递,建筑功能空间的设计上也应具备相应的考虑,餐饮、文化娱乐和商场类等相对喧闹的功能空间楼层应与酒店住宿、文教、疗养和办公等声环境要求较高的楼层尽量分开,当不可避免时应考虑必要的隔声设计。
    在设备系统设计、安装时就考虑其引起的噪声与振动控制手段和措施,使噪声敏感的房间远离噪声源往往是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常用方法有:采用低噪声型送风口与回风口,对风口位置、风井、风速等进行优化以避免送风口与回风口产生的噪声,或使用低噪声空调室内机、风机盘管、排气扇等;给有转动部件的室内暖通空调和给排水设备,如风机、水泵、冷水机组、风机盘管、空调机组等设置有效的隔振措施;采用消声器、消声弯头、消声软管,或优化管道位置等措施,消除通过风道传播的噪声;采用隔振吊架、隔振支撑、软接头、连接部位的隔振施工等措施,防止通过风道和水管传播的固体噪声;对空调机房采取吸声与隔声措施,安装设备隔声罩,优化设备位置以降低空调机房内的噪声水平;采用遮蔽物、隔振支撑、调整位置等措施,防止冷却塔发出的噪声;为空调室外机设置隔振橡胶、隔震垫,或采用低噪声空调室外机;采用消声管道,或优化管道位置(包括采用同层排水设计),对PVC下水管进行隔声包覆等,防止厕所、浴室等的给排水噪声;合理控制上水管水压,使用隔振橡胶等弹性方式固定,采用防水锤设施等,防止给排水系统出现水锤噪声,等等。
    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审核设计图纸与设备噪声检测报告,运行阶段现场核实。

8.2.2 办公、旅馆区域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的要求。
【条文说明】
    超高层建筑虽然普遍采用玻璃幕墙型式,其靠近建筑外侧的房间容易满足要求,但由于其平面进深相对较大,如果室内设计与布局不合理,也会造成大量区域天然采光效果不好,造成照明能耗的增加,在大进深室内,宜通过采用与采光相关联的照明控制系统的方式强化照明控制。为此,提出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应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中3.2.2~3.2.7条的要求。
    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审核设计图纸与室内采光模拟分析报告,运行阶段现场核实并审核相关测试报告。

8.2.3 室内采用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
【条文说明】
    不良的空调末端设计包括不可调节的全空气系统、没有配除湿系统的辐射吊顶等。建筑内主要功能房间应设有空调末端,空调末端应设有独立开启装置与温度和风速的调节开关。
    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审核设计图纸,运行阶段现场核实。

8.2.4 会议室、多功能厅等专业声环境空间的各项声学设计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中的相关要求。
【条文说明】
    会议室、多功能厅等设计需保证观众厅内任何位置都应避免多重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和共振等缺陷,同时根据用途的差异各有所不同,会堂、报告厅和多用途厅堂等语音演出的厅堂需重点考虑语言清晰度,而剧场和音乐厅等声乐演出的厅堂则注重早期声场强度和丰满度,其主要通过在观众厅内布置适当的吸声装饰材料以控制混响时间来实现。依据《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剧场应满足第3章要求;多用途厅堂应满足第5章要求;噪声控制应满足第6章要求。
    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审核建筑声学相关设计资料,运行阶段现场核实与审核声环境检测报告。

8.2.5 建筑功能空间围护结构侧向隔声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条文说明】
    超高层建筑在设计上普遍存在多元化大跨度结构(如连通天花吊顶系统、幕墙系统和架空地板等),其侧向传声能力应得到一定的控制。该类结构应用与建筑内隔断构成硬性连接时形成的结构侧向传声现象比较显著,供材选用时可根据国际标准ISO 10848《Acoustics-Laboratory measurement of the flanking transmission of airborne and impact sound between adjoining rooms》进行性能判定,并采用《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 50121-2005评价,以确定其可满足GB 50118要求。
    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审核相关隔声设计图纸并核查材料检验报告,运行阶段核实并审核相关现场检测报告或客户服务记录等资料。

8.2.6 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设有无障碍设施。
【条文说明】
    建筑功能性主要评价建筑设计和设施是否能为建筑用户(包括特殊群体)提供便捷舒适的使用空间,以提高工作效率及保证用户的健康。为了不断提高建筑的质量和功能性,保证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进出的方便性,体现建筑整体环境的人性化,除满足国家强制要求外,鼓励在建筑入口、电梯、卫生间等主要活动空间有更便捷的无障碍设施。
    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审核设计图纸,运行阶段现场核实。

8.2.7 建筑室内采取有效的控烟措施。
【条文说明】
    由于吸烟危害健康并会对室内空气带来污染,因此应在建筑中采取有效的控烟措施,公共场所严禁吸烟,并有显著的宣传和警示标识。非公共场所内设置独立的可实现快速换气的吸烟区域、或者全楼禁止吸烟等。在机房、仓库等严格控制烟火的区域,必须设置监控装置或其他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发生火灾危险。
    评价方法为设计阶段不参评,运行阶段现场核实。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
纠错
手机扫码浏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