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GB/T 51269-201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上传时间:2020-11-25 实施时间:2018-05-01
收藏 分享 阅读模式: 分节阅读 全文阅读 字号:

 前言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应用方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2号楼,邮编:100048)。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建谊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工程管理系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华科优建(武汉)工程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当代节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金土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奔特力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中建五局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北京柏慕进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中旭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理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华中科技大学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软香港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卓展工程顾问(北京)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艾奕康咨询(深圳)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大学

                    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中信和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倍立达新材料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卓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罗文斌 于洁 王春光 谢卫 高承勇 王国俭 魏来 王爱华 左小英 过俊 丁楠 焦安亮 张鹏 韦晓泉 黄成明 汪从军 卜一秋 庄惟敏 徐卫国 陈宇军 张金月 李伟伟 许蓁 穆威 张学生 冯树坚 覃菘 谭春莲 崔旸 贾岩 冯志江 张洪伟 何立波 王新平 杨勇 田华 黄亚斌 刘延川 佟晓威 杨国平 俞海勇 刘守奎 王广斌 骆汉宾 张吕伟 沈文都 马恩成 赵昂 张晓利 陈勇 金鹏 侯本才 王鹏 杨远丰 龙辉元 杨峥 喻钢 辛佐先 杨海涛 王乔恒 张学斌 韦蔚 赵伟玉 唐小卫 杨志 宋灏 王小勇 向彪 刘锋 郭阴生 张杨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郝力 张建平 欧阳东 于晓明 李久林 张杰 赵雪峰 王玉恒 刘恒 关俊涛

1总 则

1 总 则

1.0.1 为规范建筑信息模型中信息的分类和编码,实现建筑工程全生命期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推动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发展,制定本标准。
▼ 展开条文说明

1.0.2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及通用工业厂房建筑信息模型中信息的分类和编码。
▼ 展开条文说明

1.0.3 建筑信息模型中信息的分类和编码,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 语

2 术 语

2.0.1 元素 element

    建筑主体中独立或与其他部分结合,满足建筑主体主要功能的部分。
▼ 展开条文说明

2.0.2 工作成果 work result

    在新建建筑的施工阶段和既有建筑的改建、扩建、维修、拆除活动中得到的建设成果。
▼ 展开条文说明

2.0.3 工程建设项目阶段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phase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的时间段。
▼ 展开条文说明

2.0.4 行为 activity

    工程相关方在工程建设中表现出的工作。
▼ 展开条文说明

2.0.5 专业领域 discipline

    建筑工程领域内的专业分支。

2.0.6 建筑产品 building product

    建筑工程建设和使用全过程中所用并结合到建筑实体中的产品,包括各种材料、部品、设备以及他们的组合。
▼ 展开条文说明

2.0.7 组织角色 organizational role

    在整个工程项目生命期中的任一过程和工序的专业领域的参与者,包括团队和个人。
▼ 展开条文说明

2.0.8 工具 tool

    在工程项目生命期中使用的软件、设备、物品等。
▼ 展开条文说明

2.0.9 信息 information

    在创建和维护建设环境过程中供参考和利用的数据。
▼ 展开条文说明

2.0.10 材质 material

    用于工程建设或制造建筑产品的基本物质。
▼ 展开条文说明

2.0.11 属性 property

    用于描述建设实体或者活动的特征。
▼ 展开条文说明

2.0.12 归档 archive

    按照一定原则进行信息提取、集合、存档的过程。
▼ 展开条文说明

3基本规定

3.1 分类对象和分类方法

3.1 分类对象和分类方法

3.1.1 建筑信息模型中信息的分类结构应符合表3.1.1的规定,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建设成果包括按功能分建筑物、按形态分建筑物、按功能分建筑空间、按形态分建筑空间、元素、工作成果六个分类表;

    2 建设进程包括工程建设项目阶段、行为、专业领域三个分类表;

    3 建设资源包括建筑产品、组织角色、工具、信息四个分类表;

    4 建设属性包括材质、属性两个分类表。

表3.1.1 建筑信息模型信息分类结构

▼ 展开条文说明
 

3.1.2 建筑信息模型中信息的分类应符合表3.1.2的规定,分类表的进一步细分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表3.1.2 建筑信息横型信息分类

▼ 展开条文说明
 

3.1.3 单个分类表内的分类对象宜按层级依次分为一级类目“大类”,二级类目“中类”、三级类目“小类”、四级类目“细类”。
▼ 展开条文说明

3.2 编码及扩展规定

3.2 编码及扩展规定

3.2.1 编码结构(图3.2.1)应包括表代码、大类代码、中类代码、小类代码和细类代码,各级代码应采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图3.2.1 编码结构
▼ 展开条文说明

3.2.2 编码结构和编码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信息模型中信息的分类编码应由表代码与分类对象编码组成,两者之间用“-”连接;

    2 分类对象编码应由大类代码、中类代码、小类代码和细类代码组成,相邻层级代码之间用英文字符“.”隔开;

    3 表代码和分类对象各层级代码应采用两位数字表示;

    4 大类编码应采用6位数字表示,前2位为大类代码,其余4位用“0”补齐;

    5 中类编码应采用6位数字表示,前2位为大类代码,加中类代码,后2位用“0”补齐;

    6 小类编码应采用6位数字表示,前4位为上位类代码,加小类代码;

    7 细类编码应采用8位数字表示,在小类编码后增加两位细类代码。
▼ 展开条文说明

3.2.3 分类和编码的扩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信息模型中信息的分类和编码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GB/T 7027的规定。

    2 建筑信息模型中信息的分类应符合可扩延性、兼容性和综合实用性原则。

    3 扩展分类和编码时,标准中已规定的类目和编码应保持不变。

    4 扩展各层级类目代码时,应按照本标准第3.1节规定执行。

    5 表内扩展的最高层级代码应在90~99之间取值进行编码。
▼ 展开条文说明

4应用方法

4.1 编码逻辑运算符号

4.1 编码逻辑运算符号

4.1.1 在描述复杂对象时,应采用逻辑运算符号联合多个编码一起使用。
▼ 展开条文说明

4.1.2 编码逻辑运算符号宜采用“+”、“/”、“<”、“>”符号表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用于将同一表格或不同表格中的编码联合在一起,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编码含义的集合。

    2 “/”用于将单个表格中的编码联合在一起,定义一个表内的连续编码段落,以表示适合对象的分类区间。
▼ 展开条文说明

    3 “<”、“>”用于将同一表格或不同表格中的编码联合在一起,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编码对象的从属或主次关系,开口背对是开口正对编码所表示对象的一部分。

《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GB/T 51269-2017

4.2 编码的应用

4.2 编码的应用


 


4.2.1 建筑信息模型中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应用应符合建筑信息模型交付、存储标准的规定。
▼ 展开条文说明

4.2.2 建筑信息模型中信息的分类和编码及逻辑运算符号的运用宜依赖于信息技术。
▼ 展开条文说明

4.2.3 建筑工程信息的归档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逻辑运算符号的单个编码应按照表、大类、中类、小类、细类的层级,依次对各级代码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归档。

    2 由同一类逻辑运算符号联合的组合编码集合,应按从左到右、从小到大的顺序逐级进行归档。

    3 由单个编码和组合编码构成的编码集合,应先对由“/”联合的组合编码进行归档,再对单个编码进行归档,之后对由“+”联合的组合编码进行归档,最后对由“<”、“>”联合的组合编码进行归档。
▼ 展开条文说明


 附录A 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

附录A 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

A.0.1 按功能分建筑物宜按表A.0.1进行分类和编码。

表A.0.1 按功能分建筑物

A.0.2 按形态分建筑物宜按表A.0.2进行分类和编码。

表A.0.2 按形态分建筑物

A.0.3 按功能分空间宜按表A.0.3进行分类和编码。

表A.0.3 按功能分空间


A.0.4 按形态分空间宜按表A.0.4进行分类和编码。

表A.0.4 按形态分空间

A.0.5 元素宜按表A.0.5进行分类和编码。

表A.0.5 元素

A.0.6 工作成果宜按表A.0.6进行分类和编码。

表A.0.6 工作成果

A.0.7 工程建设项目阶段宜按表A.0.7进行分类和编码。

表A.0.7 工程建设项目阶段

A.0.8 行为宜按表A.0.8进行分类和编码。

表A.0.8 行为


A.0.9 专业领域宜按表A.0.9进行分类和编码。

表A.0.9 专业领域


A.0.10 建筑产品宜按表A.0.10进行分类和编码。

表A.0.10 建筑产品


A.0.11 组织角色宜按表A.0.11进行分类和编码。

表A.0.11 组织角色


A.0.12 工具宜按表A.0.12进行分类和编码。

表A.0.12 工具


A.0.13 信息宜按表A.0.13进行分类和编码。

表A.0.13 信息

A.0.14 材质宜按表A.0.14进行分类和编码。

表A.0.14 材质


A.0.15 属性宜按表A.0.15进行分类和编码。

表A.0.15 属性



 本标准用词说明

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引用标准名录

    1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GB/T 7027

条评论
评论
  • 太棒了!

  • 太棒了!

查看更多评论
批注书签
我要纠错
手机扫码浏览
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反馈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
评论 0
 
 
  • larwar 2021.09.09
    我添加手机设备失败,一直创建不了手机设备,返回退出代码1.搞不懂
  • larwar 2021.09.09
    我添加手机设备失败,一直创建不了手机设备,返回退出代码1.搞不懂
添加批注
×
添加批注
批注文本:
批注内容:
确定添加
规范批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