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围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钢铝复合导电轨及其组成部件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总体要求、产品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及质量证明书、质量保证、包装、运输及贮存等内容。
1.2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钢铝复合导电轨方式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电力传输系统及其组成部件的设计、生产、检验和验收等。
1.3 钢铝复合导电轨及其组成部件包括钢铝复合导电轨、普通接头、膨胀接头、中心锚结、端部弯头、电缆连接板和连接零件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93 标准型弹簧垫圈
GB/T 95 平垫圈 C级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700
普通碳素结构钢
GB/T 848 小垫圈
GB/T 862.1 外齿锁紧垫圈
GB/T 1220 不锈钢棒
GB/T 1804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2040 纯铜板
GB/T 2100 一般用途耐蚀钢铸件
GB/T 2829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
GB/T 3098.1 紧固件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 3098.15
紧固件性能-不锈钢螺母
GB/T 3190 变形铝及铝合金的化学成分
GB/T 4237 不锈钢热轧钢板
GB/T 5231
纯铜加工产品化学成分
GB/T 6892 工业用铝及铝合金热挤压型材
GB 10411 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GB/T 14846
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尺寸偏差
GB/T 16474 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GB/T 16475 变形铝及铝合金状态代号
GB/T
17505 钢及钢产品交货一般技术要求
GB/T 50157 地铁设计规范
GJB 1443 产品包装、装卸、运输、贮存的质量管理要求
TB/T 2073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
TB/T 2074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
DIN 6796
螺栓、螺母组合件用锥形弹性垫圈
ISO 3522 铸造铝合金:化学成分和机械特性
IEC 62278
铁路设施可靠性、有效性、维修性和安全性(RAMS)的规范和论证
3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钢铝复合导电轨 aluminum-steel conducto r rail
钢铝复合导电轨接触面为不锈钢带,本体为铝合金型材,通过机械轧压将两者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其不锈钢带表层与车辆集电靴接触传导电能,是城市轨道交通电力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
3.2 鱼尾板 fishplate
用于钢铝复合导电轨之间起连接作用的部件。
3.3 普通接头 bolted joint
普通接头由两块鱼尾板及紧固件组成,用于固定连接相邻钢铝复合导电轨及其附件并传导电能的装置。
3.4 膨胀接头 expansion joints
膨胀接头为中间预留伸缩缝,以补偿钢铝复合导电轨随温度变化而引起伸缩的装置。
3.5 锚段 tension
锚段是由钢铝复合导电轨及其附件组成的长轨。
3.6 中心锚结centre ancho r assembly
中心锚结是设在钢铝复合导电轨每个锚段中部,保证锚段内钢铝复合导电轨从中部向两端均匀伸缩的装置,又称防爬器。
3.7 绝缘跨距 insulation span
钢铝复合导电轨在铺设中相邻两个绝缘支撑点间的距离。
3.8 断口 gap
钢铝复合导电轨的断开点称为断口。
3.9 端部弯头 ramp
保证车辆集电靴在断口处平滑过渡的装置。
3.10 电缆连接板 cable terminals board
用于将电缆和钢铝复合导电轨有效连接的导电装置。
3.11 标准长度 stan dard length
钢铝复合导电轨定尺的制造长度。
4总体要求
总体要求
4.1本标准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需求,以方便使用,确保安全,利于施工安装和维护保养,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4.2钢铝复合导电轨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4.3钢铝复合导电轨应节能、低碳、环保。
4.4钢铝复合导电轨及其组成部件应符合安全规范的要求。
4.5钢铝复合导电轨应满足持续载流量规定的要求。
4.6钢铝复合导电轨的零件安全系数不应低于TB/T 2073的有关规定。
4.7钢铝复合导电轨所有相关部件应采用与钢铝复合导电轨材质相近或相互配套的材质。
4.8螺栓按GB/T 5782,采用牌号为0Cr18Ni9不锈钢材料,其机械性能应符合GB/T 3098.6的规定。
4.9螺母按GB/T 6170,采用牌号1Cr18Ni9不锈钢材料,其机械性能应符合GB/T 3098.15的规定。
4.10平垫圈按GB/T 95,采用牌号为1Cr18Ni9不锈钢材料。
4.11弹簧垫圈按GB/T 93,采用牌号为1Cr18Ni9不锈钢材料。
4.12碟形弹簧垫圈按DIN 6796,采用牌号1Cr18Ni9不锈钢材料。
4.13螺栓、螺母强度等级不低于A2-70级,应采取良好有效的防松措施,且螺纹之间应抗粘连。
5产品规格
产品规格
5.1 外形
5.1.1
钢铝复合导电轨的外形有工字型和C型等,其产品功能、基本原理、性能指标等大致相同,城市的规划设计者根据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需求,选择适用的钢铝复合导电轨。
5.1.2 根据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情况,本标准选定工字型钢铝复合导电轨作为参考依据。
5.2尺寸
工字型钢铝复合导电轨标准定尺长度宜为18m或15m,其他长度轨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结构见图1,技术参数见表1。
![]()
![图片5.jpg]()
5.2.1普通接头
普通接头包括两块鱼尾板及4套紧固件,其中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垫圈等。外形结构如图2所示。
![]()
![图片6.jpg]()
5.2.2电缆连接板
电缆连接板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参考示例如图3、图4。每套电缆连接板应包括1件鱼尾板和1件连接板本体及配套的标准紧固件,紧固件数量为4套,其中包括螺栓、螺母、垫圈等,并配套提供与电缆连接的紧固件。
![图片7.jpg]()
![]()
5.2.3端部弯头
端部弯头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参考示例如图5、图6。
![]()
![图片8.jpg]()
5.2.4中心锚结
中心锚结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参考示例如图7、图8。Ⅰ型中心锚结包括两件中心锚结本体及2套紧固件;Ⅱ型中心锚结包括四件钩型不锈钢本体及2套紧固件。其中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垫圈等。
![]()
![图片9.jpg]()
5.2.5膨胀接头
膨胀接头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参考示例如图9、图10所示。Ⅰ型膨胀接头由左、中、右三个滑块、1套铜排滑动式电流连接器和2个锚固夹板及标准紧固件组成;Ⅱ型膨胀接头由左、中、右三个滑块、1套多层薄铜片叠成的椭圆形电流连接器和2个锚固夹板及标准紧固件组成。其中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垫圈等。
![]()
![图片10.jpg]()
5.3材质
5.3.1钢铝复合导电轨
5.3.1.1铝轨本体
5.3.1.1.1铝轨本体应选用铝镁硅合金制成,其导电性、机械性能应满足6.1的要求。
5.3.1.1.2耐腐蚀性不应低于铝镁硅合金6101B T6的要求。
5.3.1.1.3采用模具挤压成型工艺。
5.3.1.1.4化学成分、机械性能不应低于GB/T 6892要求。
5.3.1.2不锈钢带
5.3.1.2.1钢带材质应选用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牌号的优质铁素体不锈钢1Cr17或优质奥氏体不锈钢0Cr18Ni9。
5.3.1.2.2不锈钢带采用数控轧压成型。
5.3.1.2.3不锈钢带化学成分、机械性能不应低于GB/T 4237的要求
5.3.2普通接头
5.3.2.1普通接头中的鱼尾板材质应采用铝镁硅合金,材质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应与钢铝复合导电轨铝轨本体相同。
5.3.2.2螺栓、螺母、平垫圈、弹垫圈或蝶形垫圈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5.3.3电缆连接板
5.3.3.1电缆连接板材质宜采用铝镁硅合金,材质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应与钢铝复合导电轨铝轨本体相同。
5.3.3.2螺栓、螺母、平垫圈、弹垫圈或蝶形垫圈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5.3.4端部弯头
5.3.4.1端部弯头材料要求同钢铝复合导电轨。
5.3.5中心锚结
5.3.5.1Ⅰ型中心锚结的材质要求同普通接头。
5.3.5.2Ⅱ型中心锚结的材质应采用不锈钢精密铸造成型。
5.3.5.3螺栓、螺母、平垫圈、弹簧垫圈或蝶形弹簧垫圈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5.3.6膨胀接头
5.3.6.1膨胀接头材质要求同钢铝复合导电轨。
5.3.6.2膨胀接头导电连接部件材质应采用T2铜,其化学成分应符合GB/T 5231要求,性能应符合GB/T 2040要求。
5.3.6.3螺栓、螺母、平垫圈、弹垫圈或蝶形垫圈、弹簧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6产品要求
产品要求
6.1 钢铝复合导电轨
钢铝复合导电轨应满足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需求,安全、可靠、持续地向运行列车传输电能。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2063的规定。
6.1.1 基本要求
6.1.1.1 不锈钢带与铝轨本体应结合紧密,结合处的缝隙不大于0.1mm,缝隙长度不大于10mm。具体结合工艺见附录B。
6.1.2 外观要求
6.1.2.1 钢铝复合导电轨表面应光滑、平整、清洁,不应有裂痕、压折、严重划伤等缺陷。
6.1.2.2
每件复合导电轨上的划痕不应超过3处,划痕长度不应超过100mm,划痕宽度不应超过1mm;划痕深度:不锈钢带不应超过0.2mm,铝合金本体不应超过0.5mm。
6.1.2.3 每2m范围内不应出现2个以上的气孔。标准长度单位产品上的气孔不应超过3处。
6.1.2.4 标准长度单位产品生产制造误差见表2所示。
表2 钢铝复合导电轨标准长度单位产品制造误差表
![]()
![图片11.jpg]()
6.1.3 技术参数
主要技术性能和参数见表3所示。
表3 钢铝复合导电轨主要技术性能和参数表
![图片12.jpg]()
![]()
6.2 普通接头
6.2.1 基本要求
6.2.1.1 普通接头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2063的规定。
6.2.1.2 普通接头连接后载流量不得低于钢铝复合导电轨载流量的1.1倍,并应与钢铝复合导电轨腰面紧密接触。
6.2.2 制造工艺
普通接头毛坯采用挤压工艺,采用机械精加工制成,未注加工尺寸公差按GB/T 1804-m。
6.2.3
外观要求
表面应光滑、平整、清洁,不应有裂纹、压折、严重划伤等缺陷;划痕深度不得超过0.5mm,划痕个数不大于1处。
单位产品生产制造误差见表4所示。
表4 普通接头单位产品制造误差表
![]()
![图片13.jpg]()
6.3 电缆连接板
6.3.1 基本要求
6.3.1.1 电缆通过电缆连接板与钢铝复合导电轨结合传导电能,其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2063的规定。
6.3.1.2 电缆连接板载流量不得低于钢铝复合导电轨载流量1.1倍,并应与钢铝复合导电轨腰面紧密接触。
6.3.1.3 电缆连接板应配有铜铝过渡措施。
6.3.2 制造工艺
电缆连接板毛坯采用挤压工艺,采用机械精加工制成,未注加工尺寸公差按GB/T 1804-m。
6.3.3
外观要求
表面应光滑、平整、清洁,不得有裂纹、压折、严重划伤以及焊接缺陷;划痕深度不得超过0.5mm。
单位产品生产制造误差见表6所示。
表6 电缆连接板单位产品生产制造误差表
![]()
![图片14.jpg]()
6.3.4 技术参数
主要技术性能和参数见表6所示。
表6 电缆连接板主要技术性能和参数表
![]()
![图片15.jpg]()
6.4 端部弯头
6.4.1 基本要求
6.4.1.1 端部弯头是用于车辆运行过程中,集电靴完好地滑入或滑出钢铝复合导电轨。通用技术条件应符合TB/T 2063的规定。
6.4.1.2
端部弯头的斜率应与车辆的行驶速度相匹配,低速端部弯头宜采用1∶30的坡度或按设计要求,适用于车速≤35km/h;高速端部弯头宜采用1∶50的坡度或按设计要求,适用于车速>35km/h。
6.4.2 制造工艺
6.4.2.1 端部弯头制造工艺同钢铝复合导电轨。
6.4.2.2 端部弯头的预弯豁口宜用专用成型刀具铣削成型。
6.4.2.3 端部弯头的零部件焊接应采用氩弧焊专用焊机进行加工,焊接后应清理接口。
6.4.3 外观要求
端部弯头外观要求同钢铝复合导电轨。
单位产品生产制造误差见表8所示。
表8 端部弯头单位产品制造误差表
![图片16.jpg]()
![]()
6.4.4 性能要求
6.4.4.1 抗弯特性:弯曲半径为50m时坡度应完好无分离。
6.4.4.2 钢铝结合性能要求同钢铝复合导电轨技术要求。
6.4.4.3 耐冲击:见附录A。
6.4.4.4 耐燃弧性:见附录A。
6.4.4.5 钢铝之间导电性能要求同钢铝复合导电轨技术要求。
6.4.4.6 电阻温升试验要求同钢铝复合导电轨技术要求。
6.5 中心锚结
6.5.1 基本要求
6.5.1.1 中心锚结是用于固定钢铝复合导电轨以防止其向两侧不均匀窜动的连接件,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2063的规定。
6.5.1.2 中心锚结应与钢铝复合导电轨咬合面紧密接触,相互间滑动荷载不应低于3kN(Ⅱ型)。
6.5.2 制造工艺
6.5.2.1 Ⅰ型中心锚结制造工艺及要求同普通接头。
6.5.2.2 Ⅱ型中心锚结毛坯采用精密铸造成型工艺,经机械精加工制成,未注加工尺寸公差按GB/T 1804-m。
6.5.3 外观要求
表面应光滑、平整、清洁,不得有裂纹、压折、严重划伤及铸造缺陷;划痕深度不得超过0.5mm。
6.5.4 技术参数及性能要求
主要技术性能和参数见表9所示。
表9 中心锚结主要技术性能和参数表
![]()
![图片17.jpg]()
6.6 膨胀接头
6.6.1基本要求
6.6.1.1 膨胀接头用于消除钢铝复合导电轨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热胀冷缩量。通用技术条件应符合TB/T 2063的规定。
6.6.1.2
膨胀接头应保证电气性能的连续性,其载流量不应低于钢铝复合导电轨载流量的1.2倍;电流连接器的载流量不应低于钢铝复合导电轨载流量的0.6倍。
6.6.1.3 膨胀接头各部件之间不应发生电化学腐蚀。
6.6.1.4
膨胀接头的长度按设计要求,膨胀接头的补偿量为200mm;在使用环境条件下,结构本身应保证轨条的自由伸缩补偿,其起始滑动力应在300N~800N之间;
6.6.1.5 膨胀接头的螺栓、螺母强度等级不应低于A2-60级,紧固件应有防松措施。
6.6.2 制造工艺
6.6.2.1 膨胀接头左、中、右三块轨本体的制造工艺同钢铝复合导电轨。
6.6.2.2
左右滑轨、中间轨斜角的加工采用专用模具、专用圆盘铣刀切割,或采用线切割加工而成。其余长孔、圆孔、螺纹孔采用机械加工而成。未注加工尺寸公差按GB/T
1804-m。
6.6.2.3 轨体连接件的制造工艺同鱼尾板。
6.6.2.4 电流连接器采用模压整体成型,未注加工尺寸公差按GB/T 1804-m。纯铜零件表面均镀银(或镀锡),镀层厚度不小于6μm。
6.6.2.5 弹簧采用Φ3不锈钢钢丝冷卷而成,弹簧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6.6.3
外观要求
表面应光滑、平整、清洁,不应有裂纹、压折、严重划伤等缺陷;划痕深度应小于0.5mm。
单位产品生产制造误差见表10所示。
表10 膨胀接头单位产品生产制造误差表
![]()
![图片18.jpg]()
6.6.4安装要求
6.6.4.1钢铝复合导电轨应能在施工现场切割,切口表面应光滑无毛刺,不锈钢带应无卷边,材料应无退火现象,能够与其他钢铝复合导电轨或端部弯头可靠连接,且性能指标不应发生变化。
6.6.4.2钢铝复合导电轨应能在施工现场进行钻孔,以安装中间接头、中心锚结等部件。
6.6.4.3钢铝复合导电轨应能在任意方向上进行安装,无需打磨。
6.6.4.4钢铝复合导电轨之间、钢铝复合导电轨与膨胀接头之间、钢铝复合导电轨与端部弯头之间,通过鱼尾板连接后,接缝处间隙应小于2mm,左右错牙应小于0.5mm,其接触面的高度差应小于0.2mm。
6.6.4.5钢铝复合导电轨及其组成部件在跨距5m的情况下,在两支撑点中间加载150kg的集中载荷,产生的垂直偏差应小于等于5mm。当卸载后,钢铝复合导电轨应恢复到初始状态。
6.6.4.6钢铝复合导电轨及安装防护罩后由自重产生的垂直偏差应小于等于3mm。
6.6.4.7膨胀接头应便于装卸,宜考虑防盗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钢铝复合导电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7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7.1 钢铝复合导电轨
钢铝复合导电轨的检验项目按表11进行。
表11 钢铝复合导电轨的检验项目表
![]()
![图片19.jpg]()
7.2 普通接头
普通接头的检验方法按表12进行。
表12 普通接头检验项目表
![]()
![图片20.jpg]()
7.3 电缆连接板
电缆连接板的检验项目按表13进行。
表13 电缆连接板检验项目表
![]()
![图片21.jpg]()
7.4 端部弯头
端部弯头的检验项目按表14进行。
表14 端部弯头检验项目表
![图片22.jpg]()
7.5 中心锚结
中心锚结的检验项目按表15进行。
表15 中心锚结检验项目表
![图片23.jpg]()
7.6 膨胀接头
膨胀接头的检验项目按表16进行。
表16 膨胀接头检验项目表
![]()
![图片24.jpg]()
8检验规则
检验规则
8.1
出厂试验
出厂试验中产品外观检查为全数检验,其它项目施行抽查检验,钢铝复合导电轨及附件按照1000件作为一个批次,进行1%的抽检;当数量不足时则按照一个批次进行抽检;当抽检项出现不合格项时,再进行2%的抽检。判别方案执行GB/T
2828。机械性能试验、电性能试验取AQL=1.0;主要尺寸检验取AQL=2.5;次要尺寸检验取AQL=4.0。
8.2
型式试验
新产品试制定型或定型产品修改结构,改变原材料及加工工艺方法,上次型式试验合格后已经过连续生产5年的均应进行型式试验,试验项目执行相应试验规则表,试验数量执行TB/T
2073有关规定。
型式试验判定方案,按GB/T 2828要求,判别水平为Ⅱ的一次抽样方案,A类项点为RQL值为40;B类项点按RQL值为65
。
8.3
现场检验
现场检验项目施行抽查检验,钢铝复合导电轨按照1000件作为一个批次,进行1%的抽检;当数量不足时则按照一个批次进行抽检;当抽检项出现不合格项时,再进行2%的抽检。判别方案执行GB/T
2828。主要尺寸检验取AQL=2.5;次要尺寸检验取AQL=4.0。
9标志及质量证明书
标志及质量证明书
9.1标志
9.1.1
在每根钢铝复合导电轨一侧的轨腰上至少每4m间隔应轧制出下列清晰、凸起的标志,字符高20~28mm,凸起0.5~1.5mm。
a) 生产厂标志;
b) 轨型;
c) 牌号;
d) 制造年(轧制年度末两位)、月。
9.1.2在每根钢铝复合导电轨的轨腰上,距轨端头不小于2m处有两个地方,采用热压印机(不允许冷压印机)压印下列清晰的标志,压印的字符应具有平直或圆弧形表面,字符高9mm~16mm,深0.5mm~1.5mm,宽1mm~1.5mm。
a)轧机号;
b)连铸流号;
c)钢铝复合导电轨顺序号(A、B、C……)。
9.1.3若热打印的标记漏打或有变动,则在轨腰上重新热打印喷标。
9.1.4 钢铝复合导电轨精整后,在轨的一个端面头部贴上标签或打钢印,标签及钢印的内容应包括轨型、牌号、轧机号、长度等。
9.1.5无标志或标志不清无法辨认时,不应交货。
9.1.6 钢铝复合导电轨的涂色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
9.2质量证明书
钢铝复合导电轨交货应参考GB/T 17505的有关规定,并附有供方质量检验部门开具的质量证明书,内容包括:
a) 制造厂名称;
b)
需方名称;
c) 轨型;
d) 合同号;
e) 标准号;
f) 牌号;
g) 数量、长度(定尺、短尺);
h)
轧机号;
i)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检验结果;
j) 出厂日期。
10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
10.1 质量体系
供方应采用经国家质量认证机构认证审核并符合GB/T 19001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
10.2 质量保证期限
10.2.1
钢铝复合导电轨从制造年度N生效起至N+5年度的12月31日,供方应保证其没有制造上的任何有害缺陷。若在此期间钢铝复合导电轨由于断裂或其他缺陷不能使用时,供需双方人员应在现场进行实物的抽查,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验或只进行实验室检验。
10.2.2 如供需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可由双方公认的仲裁机构裁决。
11包装、运输、贮存
包装、运输、贮存
钢铝复合导电轨的包装、运输、贮存应符合GB/T 191、GJB 1443的有关规定。
11.1包装
产品包装应保证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致因包装不良而破损。
产品采用木包装,轨与轨之间用隔离件隔开。
11.2运输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应有剧烈振动、撞击。
11.3贮存
产品应在平整地方存放,堆放不应超过五层。应避免接触酸、碱等腐蚀性物质。
在存放过程中不应受外力撞击。
《城市轨道交通钢铝复合导电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附录A (规范性附录)试验方法
附录A
(规范性附录)试验方法
A1钢铝复合导电轨
A1.1抗弯特性试验
A1.1.1大半径弯曲线路的弯曲试验
取三根标准长度钢铝复合导电轨,按照线路要求连接在一起,总长18×3=54m,进行试验。对于大半径弯曲(R>100m),应满足钢铝复合轨不需要预弯曲就可以直接安装在支架上。
A1.1.2小半径弯曲段的弯曲试验
随机取1000mm长作为试验件,弯曲半径为50m,在压力试验机上进行弯曲试验。钢铝复合导电轨不应产生任何钢铝剥离和破坏现象。
A1.2钢铝结合性能试验
试验以钢铝复合导电轨轴线为基准,测试水平方向结合力及垂直方向抗拔力。在标准的钢铝复合导电轨上切下三段各60mm长的试件,将钢铝复合导电轨试样固定在材料试验机上,按要求加载,观察钢带铝轨间的错位,记录开始出现相对位移时的载荷。
60mm长钢铝复合轨所能抵抗的最大水平荷载应大于10kN,最大垂直荷载应大于15kN。
A1.3挠度
钢铝复合导电轨挠度试验应在试验平台上进行,按使用工作状态安装,采用支点法,跨距为5m。
分别测量支点高度和钢铝复合导电轨跨距中心高度,导电轨的自然挠度不应大于3mm;
在跨距中心部位施加1500N集中荷载,保荷5min,铝复合导电轨跨距中心挠度不应大于5mm;卸载后进行测量,导电轨应无塑性变形。
A1.4耐磨性试验
A1.4.1正磨试验方法
将30cm长的试样固定在试验机上进行试验。模拟试验参数:磨耗速度80km/h、通风吸尘、电流400A、接触压力120N,进行70万次的模拟磨损试验,然后测试磨损量。
使用的对偶摩擦件为铜合金或渗碳合金板。
A1.4.2
模拟失效试验
模拟失效试验方法:将上述试验后的30cm长的试样固定在铣床上,铣去平面上的钢带,观察在残余厚度为1mm后的情况。此时残余不锈钢带不应与铝轨分离。
A1.5热胀系数试验
在室温下取一段1000mm长的钢铝复合导电轨试验件,测量试验件的原始精确长度,记录室温及长度值。
将试验件放入恒温设备中加热至200℃,恒温2h后,测量其长度。将测量结量代入下式进行计算:
![]()
![图片25.jpg]()
A1.6电感
测试设备:电感测试仪。
方法:用电感测试仪测量3m长的钢铝复合导电轨两端的电感值。
A2端部弯头
A2.1耐冲击试验
在模拟冲击试验台上,进行动态冲击模拟试验,相当于车速100km/h,180N动态压力条件下,对端部弯头进行外力反复冲击100次,无变形,无破坏。
A2.2耐弧性能试验
在模拟冲击试验台上,进行动态燃弧模拟试验,电流1000A,相当于车速100km/h,180N动态压力条件下,对端部弯头进行耐弧试验100次,整体无变形,无破坏,不锈钢带表面灼伤面积不大于10%。
附录B (规范性附录)钢铝结合技术要求
附录B
(规范性附录)钢铝结合技术要求
B1钢铝嵌入式结构
a) 铝轨本体采用铝坯挤压成型,并经过淬火、人工时效、切断、张力矫直等工序。
不锈钢带采用滚压成型。
b)
铝轨本体与不锈钢带采用三向应力成型装置系统机械复合成型。
B2钢包铝式结构
a) 铝轨本体采用铝坯挤压成型,并经过淬火、人工时效、切断、张力矫直等工序。
b) 不锈钢带采用滚压成型的方法制成两个“J”形。
c)
将两个“J”形钢带分别钩在铝轨本体两侧,对钢带的顶面和侧面同时加压,使其与铝本体密贴,并使两个“J”形钢带的顶面处于一个平面内;在保证以上工装状态条件下,通过专用自动焊机将两个“J”形钢带的接缝焊合后,铣削焊缝至设计尺寸并调直、时效处理成型。
B3钢铝融合式结构
a) 铝轨本体采用铝坯挤压成型,并经过淬火、人工时效、切断、张力矫直等工序。
b) 不锈钢带采用滚压成型。
c)
铝轨本体与不锈钢带共同放到挤压机模具的“焊接腔”内,使不锈钢带和铝质轨体在高温、高压下生成一种金属结合体。
编 制 说 明
编 制 说 明
本条文说明系对重点条文的编制依据、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执行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予以说明。为了减少篇幅,只列条文号,未抄录原条文。
1.3本标准对钢铝复合导电轨及其组成部件已规范、统一了名称,在具体执行中若其它技术文件与本标准名称不符,其功能应按本标准执行并满足系统要求。
3.3
普通接头是相对于膨胀接头而言,固定连接在钢铝复合导电轨之间、钢铝复合导电轨与端部弯头之间、钢铝复合导电轨与膨胀接头之间,连接处不留伸缩缝,该处的电流载体为鱼尾板。
3.5
锚段是指相邻两组膨胀接头之间的温度伸缩补偿段,两组端部弯头之间的较短钢铝复合导电轨段,以及一组膨胀接头与一组端部弯头之间的钢铝复合导电轨段。在一段锚段中,导电轨及其附件通过普通接头组成一段长轨,其间无断口。
3.9
为保证列车集电靴平滑滑入或滑出钢铝复合导电轨,在导电轨断口的端部必须设置具有一定纵向坡度的端部弯头。适用速度0~120km/h的为高速端部弯头,其坡度宜为1︰50;适用速度0~35km/h的为低速端部弯头,其坡度宜为1︰30。
5.3.1.1铝轨本体可优先选用6101B T6的铝镁硅合金挤压型材,若选用其它挤压型材,导电性、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不得低于6101B
T6的性能指标。铝轨本体除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符合GB/T 6892要求外,尺寸偏差(横截面尺寸偏差、弯曲度、波浪度、扭拧度等)及其它性能要求也应按GB/T
6892执行。
5.3.1.2不锈钢带为不锈钢热轧钢带,若采用冷轧钢带,其性能不应降低。钢带材质宜选用铁素体不锈钢1Cr17或奥氏体不锈钢0Cr18Ni9,无论选择那种牌号钢带,都应满足系统技术要求。不锈钢带除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符合GB/T
4237的要求外,尺寸偏差、厚度偏差、不平度等也应按GB/T 4237执行。
6.1钢铝复合导电轨及其组件中表述的通用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2073的规定,旨在对本标准未规定的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2073的规定,对两个标准都有规定的项目时,执行本标准的规定。
6.1.1.1本标准例示了钢铝复合导电轨钢铝嵌入式结构、钢包铝式结构和钢铝融合式结构共3种结构形式,并不排除其它结构形式,但无论使用任何结构形式都必须满足本标准钢铝复合导电轨技术参数的要求。
6.3.1.3电缆连接板应配有铜铝过渡措施,是为了防止电缆连接板和电缆之间产生电化学腐蚀,影响系统的导电性能。所选铜材材质应采用T2铜,其化学成分应符合GB/T
5231要求,性能应符合GB/T 2040要求,铜铝间复合无论采用哪种复合方式都不得影响电缆连接板的整体导电性能。
6.5.2.2 Ⅱ型中心锚结的材质应采用不锈钢精密铸造成型,材质宜选用ZG1Cr18Ni9,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符合GB/T
2100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