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
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
建筑设计
Pelli Clarke & Partners、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完成年份
2022
建筑面积
50,520平方米
项目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成华大道十里店路88号
主创建筑师
Pelli Clarke & Partners、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PC&P设计团队
Fred W. Clarke、Kristin Hawkins、Cory Frost、Hongxi Yang杨红茜、Rong Chen陈茸、Ileana Dumitriu、Olivia Huang黄晟琳、Jie Zhang张婕、Chen Chen陈晨、Beidi Zhang张贝迪
设计总负责人
刘艺、肖波
建筑设计
杨扬、舒晨箫、闫顺凯、刘宇、吴瑶、沙澎
结构设计
肖克艰、王立维、张彦、杨文、许京梦、邱添
暖通设计
魏明华、董丽娟、何思壕、何淼
给排水设计
王建军、杨久洲、王丹珂、陈垚
电气设计
李慧敖、敖发兴、邱玉
幕墙设计
董彪、罗建成、张瑜、黄梓洋、冼庆军、蔡红林、殷兵利
室内设计
张国强、涂强、刘元、李琰
建筑技术
高庆龙、南艳丽、于晓敏、蔡君伟、窦枚
造价专业
张廷学、张瑜梅、彭小芳、贾耀淋、曹集舒、邹雅媚、谌勇
智能化设计
王少伟、吴寰、熊泽祝、补翔宇
业主
成都城投集团、成都理工大学
景观设计
景度设计DU·SCAPE
施工方
中国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照明设计
中泰照明
摄影师
存在建筑、吕晓斌、辛振
![]()
成都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一座卓越的科学和文化机构,以其广阔的展品、公共空间、商店、咖啡馆、电影院、最先进的教育设施和翠绿的景观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邀请聚会和联系。这座占地 540,000 平方英尺(50,000 平方米)的建筑最近于 2022 年竣工,是成都的重要文化地标,成都正处于经济繁荣之中,成为新兴的高科技和创业中心。博物馆的设计展现了成都的庆典的历史遗产和现代精神,改变了城市的天际线,象征着它的活力和创新精神。该项目成功地综合了成都的历史文化和文脉,深入挖掘了当地“蜀山蜀道蜀水”元素的灵魂。
![]()
![]()
![]()
![]()
形式/构造/蜀山
建筑体量的灵感来自于成都古代构造板块移动所形成的四川山脉形态地区。这些体积反映了岩石在水平和垂直力的作用下破裂和移动。建筑在某些时刻从地面升起,露出内部的公共空间,同时保持与地面的牢固锚定。单独的山脉或岩石体积被实现为不同的展览空间,由光线充足的公共空间分隔并连接在一起。构造板块的叙述也影响了材料的选择,特别是外立面的当地花岗岩。石头上有机形状和组合的穿孔旨在营造白天白雪皑皑的群山的印象,而 LED 背光灯则反射出夜晚点亮的星星。
![]()
![]()
![]()
体验/蜀道
第二个最重要的灵感是山路,蜀道,一种由悬崖两侧支撑的木栈道系统。蜀道以恐龙盒子的形式出现,连接第二层和第三层,同样悬挂在石卷的两侧。它被设计成一种冒险体验——一个连接第二层和第三层的倾斜的互动空间,游客可以在沿着路径放置并悬挂在天花板上的恐龙之间行走。
![]()
![]()
岩石之间的裂缝是透明和玻璃状的,旨在鼓励反思、观察和互动。这些中间空间是展品之间的视觉和物理联系,同样也是与城市、街道、景观和运河的联系。
![]()
![]()
水 / 景观 / 蜀水
场地东部边缘的现有东风运河由水道网络和反射池镜像。植物形态、质地和颜色交织在一起,创造出梯田渐变,以图形方式回忆历史农业景观的几何形状,并创造独特的体验——湿地花园、竹园、睡莲园和季节性植物园。
![]()
![]()
从街道上可以看到北部建筑体量的交互式水幕。建筑形式反映在场地北部的浅水池中。
![]()
![]()
![]()
![]()
![]()
![]()
![]()
![]()
![]()
![]()
![]()
![]()
▲ 平面图
![]()
▲ 平面图
![]()
▲ 平面图
![]()
▲ 平面图
![]()
▲ 立面图
![]()
▲ 立面图
![]()
▲ 立面图
![]()
▲ 立面图
![]()
▲ 剖面图
![]()
▲ 分析示意图
![]()
▲ 分析示意图
![]()
▲ 分析示意图
![]()
▲ 分析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