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反馈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当前位置:首页>>项目>>打造“公共开放、以人为本”的文化建筑---雅本建筑

打造“公共开放、以人为本”的文化建筑---雅本建筑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22日 关注度:37431
打造“公共开放、以人为本”的文化建筑---雅本建筑

关键词
升级改造;公共开放;以人为本;有形无界;人流秩序;尊重历史;提升品质;第五立面

一、改造原因
“宝安1990“是将深圳市宝安区1990年代老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升级改造成当代文化综合体的重大政府项目(影剧院升级后功能调整为音乐厅)。三馆之一的文化馆,原名“深圳市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以下简称“宝安文化馆”),位于宝安区新安街道,于1997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系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公共文化馆之一。



▲ "宝安1990"鸟瞰图(改造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已有30年历史的老三馆场所设施逐渐落后于时代。宝安区委区政府以卓识远见对老三馆作出“保留改造、提升扩建”的英明决策,以达到延续历史文脉,留住乡愁记忆的目的。为坚定文化自信,区政府特将该项目命名为“宝安1990”。



▲ 宝安文化馆照片(改造前)

二、改造策略
改造前宝安文化馆陈旧老化、功能落伍,如同一颗缓缓枯萎的古树,正在逐渐失去传播先进文化的蓬勃生机。有鉴于此,只有顺应历史潮流,通过原址升级改造,将关起门来唱戏的老建筑打造成 “公共开放、以人为本”的新型文化活动场所,才能让宝安文化馆重新聚拢人气,焕发新生活力。
雅本建筑设计事务所(以下简称“雅本事务所”)的竞标方案“古树发新芽”精准处方、对症下药,胜选为“宝安1990”国际设计竞赛的实施方案。该方案对老建筑采取“微改造”的升级策略,通过在老建筑上嵌入“微扩充”的透明体块,赋予时代需求的新功能,并在中央广场开发地下空间。既尊重老的建筑,又注入新的气息。

三、改造方式
宝安文化馆原建筑面积9904平方米,地上7层,建筑高度28.40米,为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改造方式主要分为以下5个部分:
①保留既有建筑的主体结构(梁、柱、楼板)、楼电梯间、个别墙体;
②拆除既有建筑的内外墙体、内外门窗、内外装饰、建筑设备;
③改造既有建筑的平面布局,并加固保留的主体结构;
④扩建一个全新的玻璃大厅(将室外大台阶用玻璃幕墙罩成室内阶梯艺廊);
⑤新增两个观光客梯;m新增一个前往广场及广场地下空间的两层高独立式楼电梯交通体,并通过一条架空玻璃廊桥与文化馆二层相连。


▲ 扩建与新增示意

改造后宝安文化馆建筑面积11848.3平方米,比改造前增加1944.3平方米(增加面积为:扩建的阶梯艺廊、新增的交通体及玻璃廊桥),建筑功能、层数、高度等均无变化。



▲ 扩建与新增 动态示意

通过以上物理层面的改造,不仅打造出一个功能强大、符合时代需求的当代群众文化艺术馆;而且通过扩建的玻璃大厅与毗邻的图书馆、音乐厅强化联系,形成共鸣;还能通过新增的交通体及玻璃廊桥连接广场及广场地下空间,全面对接公交、地铁、地下展厅、地下车库、地下慢行系统。


四、改造要点
公共开放的文化建筑,使公众对于建筑产生亲和感,让建筑成为大众可接近、能接触的公共文化家园。公众通过走近建筑、体验建筑、参与到建筑的活动中,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 [1]。
以人为本是人文精神的核心,人文概括了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尤指人类文化中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行为规范,集中体现在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2]。

宝安文化馆的升级改造,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体现开放特征和人文精神:
1. 有形无界的文化场所——阶梯艺廊
文化建筑要有较大的公共空间,以满足人群聚集所需的活动。
宝安文化馆原一层至二层有个大型室外台阶。设置大型室外台阶是90年代许多公共建筑的共同特征,通过室外台阶巨大的体量和落差,营造恢宏气派的仪式感。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的公共建筑更提倡人性化设计,尽量减少室内外高差,拉近建筑与人的距离,曾经高高在上的大台阶已不符合时代对公共建筑的要求。
为保留90年代文化建筑的外貌特征,同时满足升级改造后新的时代需求,“宝安1990”主持建筑师费晓华先生高屋建瓴,通过在老建筑的内凹处嵌入透明体,以“微扩充”的方式,用玻璃幕墙将大台阶罩成开敞、明亮的公共复合大厅——阶梯艺廊。阶梯艺廊的硬质界面既留存了老建筑历史印记,又能于此空间内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还能拉近建筑与人的距离,且能兼顾公共交通,是本案最大的亮点。



▲ 阶梯艺廊外部 改造前后对比

扩建的玻璃盒子除了将阶梯艺廊围合成遮风挡雨的有形之所,还使得阶梯艺廊与外部维持视域的无界连接。通过四层高的玻璃幕墙,阶梯艺廊不仅化身为文化馆“有形无界”的中央舞台,而且与广场、图书馆、音乐厅以及城市环境遥相呼应,互为对景,实现了文化建筑群落的共生和城市空间视觉的延续。



▲ 阶梯艺廊内部 改造前后对比

为了打造高品质的文化场所,阶梯艺廊对细节的设计可谓极致:
①为了让台阶的踏步高度满足观众座位和日常通行两种不同需求,大台阶整体拆除重做,按使用功能设计成两种不同高度的踏步,台阶平面也根据文化活动和交通流线两种功能重新设计布局;阶梯艺廊的底部空间也被利用成为中央空调的回风机房,大台阶座位的侧下方设有细长隐蔽的百页回风口 。一切可为人用的地方皆物尽其用。



▲ 钢屋面天窗 室内外照片

④大台阶防护栏板为两层高侧墙,侧墙的顶部宽度较大,故居中设置一道安全玻璃,既防止游客攀爬坐卧,又能摆放宣传册、文艺品等物件;侧墙底部落到一层玻璃观摩廊后略微内凹,形成靠壁休憩区,一层的游客可以一边坐在长凳上休息,一边隔着落地玻璃窗欣赏排练厅内的舞姿。



▲ 玻璃观摩廊 功能示意

2. 组织人流秩序,打通任督二脉
文化建筑的人流秩序,犹如建筑的奇经八脉,通过升级改造,重新组织老建筑内部混乱的人流秩序,改善交通系统,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让宝安文化馆的空间功能有了质的提升。



①原文化馆内部仅有一台电梯,垂直交通功能严重不足。故新增两台公众观光客梯,并将现状保留的一台电梯改为货梯,实现客货分离。观光客梯设在阶梯艺廊中庭的中轴位置,既能保证公共垂直交通的便捷,又能拥有良好的景观视线,还有助于活跃大堂气氛。
②原一层内部交通不畅,环境闭塞。封闭的展厅阻断了首层人流,故取消展厅隔墙,改为开敞式展览区,打通首层交通;原排练区仅由一条内走道组织人流,空间狭窄,深邃幽暗,故去掉部分走道顶板,将内走道改为开敞通透的“玻璃观摩廊”,增加建筑内部的通风采光。
③统筹规划一层交通系统,有序组织人流。在排练区外侧增设一条“玻璃休息廊”,在展览区外侧增设一条“玻璃咖啡廊”。新增的两条外走廊宽敞明亮,既改善了首层的空间环境,又将排练区、展览区、阶梯艺廊等空间有机连接起来,公共区域完全对外开放,半公共区域既可开放又可通过门禁管理,确保了首层人行通达,秩序井然。



▲ 一层内部交通 改造前后对比(绿色为人行交通空间)


▲ 排练区走道 改造前后对比

④原二、三层因小剧场后台区抬高,室内地面被分割成标高相差0.9米的两块区域,两个不同标高的区域通过室内小台阶及过道曲折连接,严重阻碍人流通行。故拆除二、三层室内小台阶,用坡道解决室内高差,并将坡道挪至后台区域,确保公众区域的空间方正好用。


▲ 移除公众区域高差 改造前后对比

3. 保留历史印记,融合现代风尚
为了尊重历史,宝安文化馆对老建筑立面采取了”原样保留、现制更新”的改造原则,以下将通过“室内浮雕保留”和“室外排砖设计”两个例子来说明:
①宝安文化馆的阶梯艺廊有两组艺术浮雕墙,是老三馆使用过程中留下的历史印记。因陶制浮雕无损拆除的难度较大,且拆除后完整复原存在不确定性,故雅本事务所对浮雕采用了原位保护性保留的方案。为了避免施工阶段的污染和损坏,两组浮雕及所在墙体均完全保留,并要求浮雕周边200mm范围内的墙体石材饰面一同保留,通过预留更大的保护空间,确保浮雕安全无恙。
因为保护措施得当,在三年半的改造周期完成后,浮雕及石材饰面均完好无损的保存了下来。在保留石材饰面的最外围加设钢框套后,浮雕就像一件老的艺术品被安置在新的画框中,历久弥新,依旧散发着艺术的生机和活力,向文化馆的每一位来宾诉说着历史的记忆和重生的喜悦。



▲ 室内浮雕 改造前后对比

②宝安文化馆原外立面采用的是95mmx95mm规格的褐色面砖,因年代久远,现状面砖存在脱落、老化的状况。雅本事务所改用了现制60mmX227mm规格的同色高品质劈岩砖替换,按90年代铺法承接记忆,并结合新式设计理念进行改良。



▲ 排砖前后对比

为了在略为过时的老式铺法基础上进行“微改造”,以打破单调审美,融合现代风尚,雅本事务所专门研究了海内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面砖铺贴方式,汲取优秀案例中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成熟做法,并结合老三馆历史现状,重新设计了“宝安1990”立面排砖分色图。
老式铺法最大的问题是拼法简单、规则重复、缺少细节。雅本事务所在老式铺法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加灵活、对应功能、符合逻辑的新式铺法:首先对建筑外立面进行拆解分类,将立面分成保留部位、改造部位、转角部位、压顶部位、门窗边框等不同部位;然后对不同部位采取与其功能需求、设计理念和视觉效果对应的铺贴方式,如齐缝横贴、齐缝竖贴、工字贴、混贴等。



▲ 文化馆外立面 改造前后对比

新式铺法并非喧宾夺主的技艺堆砌,而是隐藏在老式铺法规则内的“微创新”,是对老建筑立面逻辑关系的“微解构”,让现代风尚既能统一在历史印记的整体风格内,又能留下升级改造的微小痕迹,让原本普通的外墙面砖升华为刻印历史的现代艺术。



▲ 文化馆局部立面 改造前后对比

4. 提升空间品质,重视社会文明
好的建筑要有好的空间品质,让人在建筑内部有舒适便利卫生的感受和先进文明洗礼的感觉。
宝安文化馆升级改造十分重视功能空间物理环境和文明程度的提升。对老建筑内部狭窄的入口和走道,一律予以放大;对昏暗的空间和场所,一律增加采光;对闭塞的展厅和房间,一律引入通风。为了拓宽走道、采光通风,不惜移走隔墙、打通房间、置换功能、拆除管井、腾挪设备,让改造后的文化馆内部空间更加通透,功能更为灵活,到处窗明几净、宽敞开阔、舒畅怡人。



▲ 室内空间 改造前后对比

为了提升文化馆的卫生文明程度,所有卫生间都重新设计布局。不仅从暗卫改成明卫,增加通风采光;而且满足了卫生间上下层对位、如厕区避开外部视线等高规格要求;并附有母婴室、无障碍卫生间、茶水间、洁具间、工人休息室、垃圾房等配套功能,让文化馆的每一位使用者都能切身体会到被尊重的幸福感。



▲ 卫生间 改造前后对比

5. 开发屋顶资源、利用第五立面
屋顶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在升级改造项目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高楼大厦簇拥环绕,公共资源严重匮乏的现代都市,相对低矮的公共建筑屋顶不仅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秀场,也是可用来服务公众的宝贵资源。
在“宝安1990”项目中,所有屋顶资源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宝安文化馆的上人屋面均改造为屋顶花园,不上人屋面均改造为植草景观屋面或设备平台,设备平台顶部亦增设格栅遮挡美化。屋顶花园尽可能对使用人员开放,即使没有合适的地方开门,也通过穿越茶水间、增加踏步等方式走出去,让更多人能欣赏自然风光、呼吸新鲜空气。
雅本事务所在屋顶花园的细节设计上也下足了功夫:
①为满足不同景观屋面的种植要求,屋顶覆土分为300mm和600mm两种厚度;
②为保证覆土和找坡后屋面的安全防护高度,屋顶女儿墙均相应加高;
③为防止公众攀爬坠落,屋顶花园靠近女儿墙的区域都用地被及灌木与行人隔开,走人的硬质铺地安排在屋顶中间的安全区域;
④为了让公众视野皆是美景,屋顶花园无法腾挪的设备都用悉心设计的高大灌木遮蔽隐藏。
通过对屋顶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宝安文化馆不仅拥有了美丽的“第五立面”,而且极大丰富和拓展了首层以外的室外活动空间。文化馆的阳台、露台、屋顶不再是冷清简陋的无人区域,而是精致美观、绿意盎然、充满生机的文化交流场所。



▲ 文化馆屋顶 改造前后对比

五、结语

经过三年半紧张有序的建设,“宝安1990“已在2021年基本完工,将于2022年迎来竣工庆典。雅本事务所作为设计总包单位,自2016年国际设计竞赛中标开始,在项目主持建筑师费晓华先生的带领下,从设计投标、方案深化、施工图设计、一直跟进到每周数次的高频现场服务,与一线施工团队共同研究解决各种改造难题,其对项目全过程一丝不苟的专注和尽心竭力的投入,放眼全国亦是凤毛麟角。在雅本事务所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引领下,经过全体项目成员艰苦卓绝的共同努力,不仅确保了“宝安1990”项目的高完成度,而且赢得了区政府的赞许肯定。
六年一梦,不负韶华。升级改造后的宝安文化馆破茧重生,即将与“宝安1990”其他文化建筑一起向全社会开放,接受民众的检验,迎来历史的评价。


技术图纸
绿色部分为保留构件
红色部分为拆除构件


参考文献
[1]、[2] 祁斌 . 文化建筑场所营造“公共性”与“人文性”思考[J]. 当代建筑, 2020(9) : 31-34.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未经搜建筑授权禁止转载。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关于项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