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反馈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当前位置:首页>>项目>>上海G60脑智科创基地 | 灵动空间点亮智慧探索之路---均匀设计

上海G60脑智科创基地 | 灵动空间点亮智慧探索之路---均匀设计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13日 关注度:59045
上海G60脑智科创基地 | 灵动空间点亮智慧探索之路---均匀设计

 


01

设计起源

伴随城市成长的设计



G60脑智科创基地项目旨在为中国科学院设计建造现代化的科创办公场所,其建设原点是为了探索脑科学前沿领域,推进重大原创成果和关键技术的突破,以点带面地发展相关高科技产业。

 


钱学森老先生曾表达过对中国城市发展的朴素愿望:希望未来的中国城市“有山有水、依山傍水、显山露水和有足够的森林绿地、足够的江河湖泊、足够自然生态”。而站在实现愿景主导角色的建筑师,则希望借助本案设计的契机,为科研人员营造健康优质的办公环境,创造可持续的建筑生态。


02

环境解读

尊重环境的原有形态注入新活力


 “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本案就位于素有“上海之根”的松区。在熙攘喧嚣的上海都市,松江西郊是唯一的松林宝地。


▼基地区位分析图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城市建筑的趋同,办公园区作为城市职能的重要运转齿轮,其定义也在不断地扩展。我们希望通过生态化的空间,找到一种现代进程与自然原生的交集。通过立足周边环境河道,设计师将用地外河道结合内部中心景观花园形成整体围合式的绿化生态链,打造园区整体人文生态轴,强调建筑与生态资源的融合与共享。


▼实景鸟瞰图


03

形式与场所

共生型开发用地模式的思考


佘山与野河泾是本案场所周边最为重要的场景元素,水体与山形的记忆曲线是规划设计的起点,依托“人文松江”的发展主题,以水带为文化索引,以山体为空间映射,以场所的能量为力矩,将建筑形体进行打磨,雕琢,塑造,使原本生硬的线条同环境达成一种和谐的形态。为了削弱体量的量感,将体块进行分割,通过曲线形的连廊露台重新建立起新的联系,达到递增的效果,增加了空间职能及流线的丰富性,使得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更为融洽。


▼体块生成分析图 


▼东南视角-渲染实景对比 

 


▼南立面一览-渲染实景对比 

 


建筑作为主体对象并不希望完全地占有全部场所空间,环境应该融合建筑,打开场所的包容性,以场所的包容性承接建筑的体量。建筑设计的最终诉求是希望以消隐的形式协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细部-渲染实景对比 

 


▼东南向入口-夜景渲染实景对比 


▼实景图  


04

营造之法

精细化设计,弹性适配


自然肌理的无法复制性,使其具有无法磨灭,跨越时间的生命力,承接场所记忆的建筑主体所要做的便是延续这种生命力。脑智科创基地的建筑主体在外部肌理上以横线条为主,以浅灰色和白色为色彩基调,辅以干净利落的金属线条。形体上承接大自然山河的曲线,营造出整个建筑体量如同山河一般融入环境的设计感受,将建筑嵌入场地,削弱了本案较大的建筑体量对周围环境的压迫感。


▼立面细部 


▼露台半鸟瞰 


对于公共空间的布置,本案设计采用一种多维度的参与模式。水波纹曲线的观景露台错落有致且富有层次感,创造丰富的观景体验。空间由内对外朝向水体呈发散过渡形态,即保证了办公空间的完整性和私密性,又实现了办公职能的外延体现,观景平台的内实外透,将视线向外发散,打开了办公空间的封闭性,达成了内与外的交流。既要向内科研办公,又要向外生态观景,这也是对现代办公方式的一种新探索与反思。


▼转角玻璃 


建筑主体采用较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在室内活动和室外的城市空间创造一个“虚与实”的介质,借助内部空间视线的通达性,以及室外立面对周边环境的反射与映射,达成了一种空间对话,在保证了办公职能的基础上,无形中拓展了空间的外延。在建筑转角处采用转角玻璃的手法,以抽象的弧线形态消弭轴线间的交锋,实现建筑主体的“一体化”。


▼V柱设计


在东立面的主入口处设置一个醒目的V形柱支撑以突出主入口的视觉效果及建筑体量。


 ▼立面细部 


▼观景露台 


05

构与造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对于一个现代化城市来说,建筑色彩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案建筑以深灰色和白色为基调,简洁的色彩基调是建筑“一体化”完成度的重要部分,并且有利于烘托城市整体的天际轮廓线。在材料的运用上主要以深灰色弹性涂料和白色铝板为主,点缀以韵律序列排序的白色LOW-E中空玻璃。


▼材料分析图


▼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向低空要人文,满足近人尺度下的公共空间需求"。在如今社会背景下,如何思考人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重要课题。在本案的设计过程当中,使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互相渗透充满活力,多维度消减建筑与环境的边界感,传达出“对自然做出谦逊回应”的设计理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未经搜建筑授权禁止转载。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关于项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