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当前位置:首页>>项目>>万学毕汇,人文峡江 重庆某学校及市民服务中心设计---中晖建宇

万学毕汇,人文峡江 重庆某学校及市民服务中心设计---中晖建宇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09日 关注度:73660
万学毕汇,人文峡江  重庆某学校及市民服务中心设计---中晖建宇
  • 设计单位

  • 设计总监

    徐辉
  • 技术总监

    彭涛
  • 方案设计

    徐辉,孙锟,陆明卉,王竞娆,白李韡,于梦珏
  • 合作单位

    重庆长厦安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图文编辑

    牛青松
  • 审核

    牛正义
  • 地址

    重庆市,万州
  • 建筑面积

    149290m2
  • 项目年份

    2020

△整体鸟瞰效果


万州1800多年的城建史中,古语有曰:“万川毕汇,万商毕集。”今日有为:“万学毕汇,万众云集。”在新基址的“山水地脉”肌理中,空间设计致力于展现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的“文化经脉”,统筹山水精神与人文情怀,把三峡文化的精神火种永续传承。


地理区位


基地所在的万州区位于长江上游,是渝东北、鄂西接壤的重要地区,因其独特的水路运输优势,自古便是长江地区的集散枢纽,当下也依旧是成渝城市群沿江城市带区域中心城市。

 

△万州与周边城市的地理空间关系


基地位于万州南部新区,长江环绕,西北侧有长江支流汇入干流,新城区延续了老城的山水资源及城市历史文脉,呈现沿江城市的典型风格特征。历史上发达的水运商贸,舟楫往来,使该地区传承延续着浓厚的山水文化;五方杂陈的移民互处,又赋予其海纳百川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人文精神。

 

△位于长江边的选址用地

 

△万州城区的历史空间格局及山水关系


环境底蕴


我们希望本设计项目能顺应历史文脉、城市格局、自然生态,与现有城市空间、自然环境形成有机融合的整体环境。在与城市格局融合方面,基地位于新城区域,与老城区隔江对望,项目延续老城的山水格局以及中国传统城市的山水形胜思想,延续历史文脉。新城、老城隔江并置,缓解老城紧张的城市用地,随有桥梁联系成为交通闭环,但形态、文化、视觉上的多方呼应,更能形成区域联动互补的城市共同体。

 

△传统的山水形胜思想

 

△基地的山水空间关系


在与自然环境契合方面,基地位于城市的半岛空间,北倚南山,面朝远山,形成负阴抱阳、背山面海的山水格局。基地毗邻区政府、市民广场,形成的组团空间与长江支流对景,透过水系峡谷形成开敞通透的城市景观及视线通廊。

 

△基地周边现状

 

△城市空间结构


设计理念


与城市的关系


与区域城市空间

在设计方面,我们希望充分发挥利用基地周边的环境资源,构筑生态、共享、开放的社会空间。基地所在的新区,其城市空间遵循自然轴线与人文轴线交织的空间格局。两条平行岸线的城市轴线,一条为滨水的沿江展示带,一条为靠近自然山体的山地休闲带。多条纵向通廊串联平行岸线的轴线,形成以行政文化、商务办公、商业休闲等轴线为主的城市功能版块。

 

△基地周边的自然景观资源及视线对景关系

 

△基地所在区域的城市空间格局


与基地周边环境


基地位于城市行政文化轴的西侧,我们以柔和灵活的云态边界及相互渗透的开放空间,与明确、庄重的城市轴线形成呼应,形成刚柔兼蓄的城市意向。并在基地内部形成集中绿地,与城市主轴的市民广场、公共绿地形成整体,为市民提供更加开敞的活动场地,并作为景观斑块融入城市绿化体系,形成山景、水景、城市公园、公共广场一体化的城市体验。

 

△与庄重的城市轴线相呼应的柔和曲线

 

△概念草图


两大功能组团的关系


概念的一体化:峡江与谷地

党校与市民服务中心隔路对望,我们希望从空间形态、功能结构等多方面,将其塑造为整体化的城市空间。

 

△基于城市文脉的峡江与谷地形态概念


我们将峡江文化拆解为峡与谷,以之为概念作为形态意向,塑造兼具开放性与私密性的空间。在整体构图上,我们以体量的大小差异,塑造主次分明的空间秩序,形成亦市民服务中心为核心,学校围绕其分布的内聚性空间场域。


在整体形态设计上,我们以弧形作为共同设计元素,形成视觉上呼应。并通过弧形的走势、曲率,塑造向内的环境场域,将两栋单体塑造出整体性的空间体验感。

 

△项目总平面


通过外廊道和内走廊连接起来,以线性轴线串联两组团空间的心事逻辑。并且,使得两组团的绿化景观形成整体,成为多层立体的景观系统。

 

△以外廊串联交通系统及景观系统

 

△以弧形要素回应城市空间


多元的场所特征:围合与开放


服务中心及党校的功能需求有所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形态造型。党校是服务于特定人群的综合性功能空间,应具有一定内聚性与私密性。我们以弧形空间围合出具有私密性的院落,隔绝外部的噪音、视线干扰,满足教学、会议、住宿等功能需求。


并且,我们以相互独立小体量的功能模块,进一步功能分区,满足不同使用需求,仅在底部以裙楼线性连廊串联。

 

△学校组团的空间结构


分散的小体量空间形成丰富的景观视线,最大化利用周边资源,形成270°各有特色的观景效果。对内可赏庭院绿化景观,对外可远眺江景远山。且围合成u字形内院,进一步扩大了景观观赏面,院落景观成为近景,形成江景-广场景观-院落景观的空间层次。

 

△学校组团对外的观景面

 

△中庭及广场的内向聚合性


市民服务中心对城市居民开放,与学校组团不同,具有公共性、社会性特征。服务中心有档案馆、档案馆、行政服务几大功能版块,我们延续中庭院落的观景思想,我们结合用地形态,在用地的端头设置三个功能核心,而将中心集中空间用于交通、观景、休息等公共功能,成为市民交往、共享的活动场所,亦形成动静分区的功能圈层。

 

△市民服务中心组团的功能结构

 

△市民服务中心的智慧城市管理中心空间

 

△城市地景特征的建筑入口空间


材质的契合:地域性与现代性的交融

基地所在的峡江地区,具有深厚的石、竹、木文化底蕴,历史上亦多有石、竹、木融合的建筑营造。汲取当地盛产的木材质感,以及极具特色的竹编技艺,融入现代化的铝、钢等金属材质,并与玻璃融合,形成刚柔并济、虚实结合的视觉效果。

 

 

△立面设计

 

△木竹百叶窗

 

 

△ 玻璃幕墙

 

△ 市民服务中心平面

 

△ 教学培训一层

 

△ 行政办公一层

 

△ 会议区一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未经搜建筑授权禁止转载。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关于项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