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反馈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当前位置:首页>>项目>>淮南明月山南生活美学馆 传承与再造,重现汉阙荣光---青坤设计

淮南明月山南生活美学馆 传承与再造,重现汉阙荣光---青坤设计

发布日期:2022年01月09日 关注度:73183
淮南明月山南生活美学馆 传承与再造,重现汉阙荣光---青坤设计
  • 建筑设计

  • 地址

    安徽淮南
  • 总用地面积

    4652.80 ㎡
  • 总建筑面积

    1732.30 ㎡
  • 设计/竣工

    2020/2021
  • 建筑摄影

    曾江河


建筑本身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部断代史。不同年代的建筑,既是时代精神和追求的反映,也是一种记录。

 

所以,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往往源自对于文脉、历史和土地的深度思考。

 

面对任何一块土地,首要任务就是解读一块地背后真正的底蕴与文化,并把底蕴和文化转译成契合的设计灵感和语汇,然后通过最令人心潮澎湃的设计灵感和语汇将这片土地营造为艺术之花。

 

营造,大匠之心,即是化冰冷的混凝土为亲和的场景。


传承与再造古代经典,让骨子里的经典变成当代的建筑符号和时代语言,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文化复兴和自信的体现,是让传统建筑和文化重现时代荣光。

 

青坤设计在淮南设计的明月山南生活美学馆,就是这样一个作品。


△ 淮南明月山南生活美学馆实景图


Part 01丨壹


拿到明月山南生活美学馆的设计任务时,设计师面临两个思考:

 

1、淮南,这座城市可以汲取怎样的灵感?

2、这块土地,需要怎样的建筑形式和空间场景?


第一个思考,是寻找土地背后的文脉和底蕴,尊重城市、尊重文化的厚重基因。

第二个思考,是因地制宜,为土地寻找最佳和最匹配的建筑。

 

这两个如果合二为一,项目的设计思考也就有了答案。

 

先看第一个问题:淮南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它可以给设计师带来怎样的灵感?

 

淮南,古称“州来”,位于安徽省中北部,长江三角洲腹地,是楚汉文化的源头和沿淮城市群的重要节点,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五彩淮南”之称。从名称可以看出,这里是南北要塞,战略要地。


△ 区位图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淮南在战国时期曾是楚国的京畿之地,也就是首都覆盖地区;到了汉代,分封淮南王,设立淮南国。

 

△ 汉高祖四年七月,淮南国地图


简言之:作为分封之国,这是一座有着历史荣耀的城市。


荣耀,就是高光时刻。高光时刻,注定有野心和欲望。而野心和欲望,必然会反映在当时人的建筑上。

 

这个建筑形制,就是:楚榭与汉阙。它们代表了淮南曾经的荣光,也代表了我们的灵感溯源。

 

那么,第一个思考就有了落脚点:楚榭与汉阙。


如何把楚榭与汉阙的形制,因地制宜地翻译成当下的建筑语言和形式,就是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关键了。



Part 02丨贰


汲取灵感,不是生搬硬套,不是简单复制,而是传承基础上的再造。

 

没有一个时代是靠重复历史创造辉煌的,建筑也是。比如中式建筑,从汉唐到宋元、明清,再到民国,每个时代都有自身的特色,结合时代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造。

 

穿越历史的迷雾,回到汉阙、楚榭的时代,它代表的是权力与身份,是王公贵族的精神和生活场域,不是普通百姓的私家宅邸。

 

我们要做的,是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所以,需要深度的思考和解读。

 

在规划和布局上,设计团队是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首先,深入研究了楚汉时期的营造法式,并将其抽象投射在整体的空间布局,总体布局的灵感来源于建章宫太液池“一池三山”的布局模式以及上林苑一进院落的游廊形式,结合红线与周边住宅的间距限制,推导出以游廊围合而成的规制、内向的院落,最大限度扩大了这座美学馆的“足迹”,且通过“外街环绕、内廊贯通”的手法构筑起虚实相间的空间序列。鸟瞰整个园区,如同一幅疏密相间、张弛有度的水墨丹青,缱绻地将环境纳入麾下,赋予场地轻盈的流动感与鲜活的生命力。

 

 △ 建筑退线分析图

 

△ 规划布局生成分析图

 

△ 实景图


其次,结合基地特征,在东南角的广场营造出开阔、有仪式感的归家意向,同时还空间于城市,激发区域能动性。广场南侧的主入口以简洁当代、庄严威仪的正门骤然收紧,人们可由项目东侧规划道路经此进入南侧停车场;进而从主体建筑南侧的人行出入口循阶而上,曲径通幽的路线延长了步行距离,其局促、幽暗与入院后的豁然开朗呈鲜明对比。

 

 

△ 实景图


第三,优化动线。动线设计继承并优化了传统院落的手法,对空间进行分隔和串联,在游廊东侧靠近城市道路的一端开凿出一方水幕,挣脱了原有的封闭感;同时,设计亦将借景、对景等传统造园手法融入其中,通过镜水、跌水、栈道、门廊等使空间发生渗透,显现出多层次变化,以形成深远且不可穷尽的视觉体验。由院、景、廊共同构成的完整、连续的空间结构,令整体布局对外与城市保持距离,对内丰富了空间体验,从视觉、心理和环境上启发“独与天地之精神相往来”的哲思。

 

 

 

 △ 实景图


最后,庭院的中央水域若无边镜面,奠定了温厚威仪的景观基调。其中“磨石流水”寓意淮南特色的豆腐文化,篆书石阵回应楚辞汉赋的鹤汀凫渚;东侧游步道的氤氲水幕与主立面玻璃幕墙相呼应,消融了建筑的边界,温养出通透和煦的禅意空间。凡此种种,均以景观塑造实践传统文化的当代转译。

 

 

△ 景观实景图


与古为新。在中式传统居住理念再次回归的今天,设计团队秉持辩证和批判的态度,既没有走向怀旧的传统复古主义,也没有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盲从国际主义,而是从昔日的辉煌里汲取灵感,从遗落的经典中再造基因,以具有国际视野的探索和突破,完成了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实践。


Part 03丨叁


在建筑方面设计师同样本着不泥古、求创新的精神,进行了一系列的借鉴与创新,真正让古代建筑变身当代场所。

 

古魂今技,殊途同归。具体的表达如下:

 

汉阙素有“石质《汉书》”之称,其文化价值与美学气韵难以物化。因此,设计团队没有直接使用符号化的楚汉元素或具象化的建筑手法,而是将汉代石阙的形制抽象成水平三段式投射在主体建筑的南立面和东立面。西立面则内化了汉阙规制,通过岩麻白石材的阵列门洞,形成阙然为道的立面秩序。既还原了传统的营造法式,也与“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汉代礼乐相契合。

 

△ 建筑形体生成分析图

 

△ 实景图


主体建筑高约7m,矗立于院内镜水之上。其以玻璃大面积铺陈,以深灰色铝材线条勾勒出体块边缘,屋顶连接处采用仿木纹冲压铝板,并选取浅灰色铝型材封边,从而通过最少的“视觉噪音”满足最大限度的功能需求。

 

屋顶高约2.5m,设计将汉阙的雕椽瓦饰进行解构,提炼成简单利落的线条,并通过深灰色金属材质,勾勒出朴实、庄严的檐口,以及东方美学的天际意境。在院内镜水的映射下,这座新中式汉韵建筑凭借严谨创新的秩序、镇定沉着的气质完成了汉代“大道至简”的审美迭代。

 

△ 实景图


同时,设计对楚汉时期代表性纹饰——夔纹进行了序列化研究,提取单元元素,删繁就简、反复推敲,形成符合当代审美意象的汉砖纹样,用于地面铺装;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变化,以适应不同位置的细节装饰,从而通过简练的线条呼应厚重的历史文脉。

 

△ 纹饰分析图

 

△ 纹饰实景图


项目室内以“五彩淮南”为设计脉络,通过在地文脉提炼的五大主题色赋予其色彩感与时尚感。萃取自豆腐文化的米白色作为空间主基调;代表煤炭的黑色是室内地面主色调;签约区家饰选取寓意火电的红色;蓝色象征生命起源;绿色则象征山、水、城一体的城市风貌。

 

石墨、《淮南子》等元素,亦抽象为具有当代风格的雕塑、内饰。古与今、新与旧的融合探索,让人文和时尚共融一室,营造一方美学糅合、融情于景的场域。

 

△ 室内实景图


此外,整个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控制成本与施工周期,以瓦屋面代替视线不可见范围内的金属屋面,以室内布局的最小模数定义外立面玻璃幕墙的单元面宽,以室内—檐廊—游步道的多层次私密开敞空间代替游廊的单层次空间,配合施工团队动态调整方案,用仅仅98天的时间完成了内化中国传统空间意向与居住理念的项目落地。


Part 04丨肆

 

没有恒久不变的建筑,只有不断创新的表达。设计师的永恒使命,就是努力让每一次表达既有深厚的底蕴、又有切合时代的创新。

 

淮南明月山南生活美学馆,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在特定的文脉上,淮南明月山南生活美学馆的设计绕不开汉代建筑的继承与创新。在无先例可循的客观前提下,设计方案将楚王台榭、汉家宫阙提炼升华成为一种抽象的审美意识和文化意识,编辑、打磨出一种更高层级的建筑语言,一种更富有人性关怀的栖居方式。

 

但建筑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从城市的宏观角度,将自身作为城市版图的一隅,以兼具传统和当代的体态参与到大区域的营造、生长;以面向未来的语境回应城市精神的建构。

 

未来更多有趣的灵魂将在此邂逅、共振、激发出更多元的生活方式、更深远的哲学思想,幻化成更多的经典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未经搜建筑授权禁止转载。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关于项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