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反馈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当前位置:首页>>项目>>AG新作 | 传承与创新,谧静方院中的多元交流场所

AG新作 | 传承与创新,谧静方院中的多元交流场所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27日 关注度:97726
AG新作 | 传承与创新,谧静方院中的多元交流场所

不久前,香港中文大学组织了联合书院宿舍楼建筑设计竞赛,在经过两轮严苛的投票及专家评选,AG汇创和P&T Group 联合体入围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宿舍楼设计终轮决选,以下是AG汇创的竞赛方案。



设计之初,我们思考如何将新建宿舍楼在一个已存在的建筑群里形成一个相适应的共存关系,创造一个能与自然交融、 蕴含更多可能且开放连续的建筑空间。故此,设计延续了原有基地的建筑肌理,根据学校宿舍的功能需求,在注重建筑形态及外部空间的塑造与校区融合的基础上,以图书馆为固定标志性建筑,遵循轴向平面上方向感的设计原则,保留一条通往联合书院大道远处景观的视觉走廊,并通过和谐的尺度及相似高度的建筑形态和图书馆、曾肇添楼、思源馆以集群的形式围绕中央庭院进行串联围合展开对话。


▼ 项目鸟瞰 


▼ 基地分析 




▼ 规划框架 


 


开放庭院

建筑柱廊

 

空间轴线 


▼ 项目模型 


统一的天际线

作为现有建筑集群的延伸,新建宿舍楼通过打破南翼和西翼的体量,在与曾肇添楼建筑高度保持一致的同时顺沿联合书院大道轴线,创造出一个面向远处的框架景观。整个建筑不仅从校园中心的角度创造了水平体量的连续性,还与联合书院建筑群形成一个连贯的天际线和友好的城市建筑界面。

 

 


与自然融合的建筑  

围绕建筑边缘设计的柱廊空间,是原图书馆柱廊建筑架构形式的一种延续与提升,在为联合书院草坪提供一个受天气保护的步行体验的同时将中央院落界面引入建筑空间,自然景观的的渗透弱化了建筑空间与周围环境的界线,营造出围而不隔、自然流通、活跃而丰富的建筑内外生态系统。

 

 


考虑到如何让新建筑与环境更加亲密,我们以层叠退台、绿色露台的设计方式,达成一种建筑内外空间景观的连续。虚实相间的木色公区格栅形态,保证了建筑空间的渗透性与连通性。身处舒适的建筑内,与远山自然景的视线交流的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设计思想。

 


下沉的公共庭院 

通过艺术雕塑穿插其中的有遮蔽的下沉景观庭院,作为校区新的公共枢纽位于联合书院大道轴线的末端,在这个自然流通且无能源设备损耗的风廊场所,师生们可在景观与建筑之间毫无阻碍的出入,进行单纯的放松、阅读或各种简单的主题文化社交活动。急车辆通道及泊车场则自然隐匿在建筑体块背侧较低的地面,在具备建筑入口广场的功能的同时也减少了行车对联合书院草地的干扰。

 

 

 


 


垂直社区中心  

为减少建筑对现有环境的体量影响,让建筑的尺度更加亲切舒适,我们将多功能厅设计为半下沉的形态,它与下沉广场直接相连,创造出室内外的无缝连接。共享的公共设施以开放的规划和多层次的方式组织起来,通过置入的阅览室、电脑室、健身中心围绕连续的公共路线和平台组织,为舍区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多元化互动公共空间场所。

 


和谐而统一的建筑立面  

在不凌驾于图书馆中心地标的基础上,我们以模块化的立面语言与现有建筑展开和谐对话,并通过色调和材料的统一与建筑集群相呼应,创造出强烈的建筑风格。极简洁的建筑形体线条融合着光与影的变换,隐藏式空调单元及可操作的窗户的精心设计,也使建筑形态更具整体性。

 

 

 

 

 

 

▼ 设计图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未经搜建筑授权禁止转载。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关于项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