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时间:2009-07-20
收藏 分享 阅读模式: 分节阅读 全文阅读 字号:
1 总则
2 生活给水
2.1 用水量标准
2.2 水质标准及防水质污染
2.3 供水方式与给水系统
2.4 设计流量及水力计算
2.5 管材、附件及仪表
2.6 管道布置、敷设、防腐、保温
2.7 增压设备及泵房
2.8 贮水池、水箱及水塔
2.9 消声与隔振
3 饮水
3.1 管道直饮水水质、水量和水压
3.2 管道直饮水水处理
3.3 管道直饮水系统设计
3.4 管道直饮水系统计算与设备选择
3.5 管道直饮水净水机房
3.6 管道直饮水水质检验
3.7 管道直饮水控制系统
3.8 管道直饮水施工安装
3.9 管道直饮水系统清洗和消毒
3.10 饮用水供应
4 排水
4.1 排水系统划分
4.2 排水系统选择
4.3 卫生器具和卫生间
4.4 排水管道水力计算
4.5 排水管道的管材和接口
4.6 排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4.7 排水管道的防护措施和支吊架
4.8通气管的设置原则
4.9 通气管的连接方式与敷设
4.10 通气管的管材和管径
4.11 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
4.12 水封装置与地漏
4.13 排水管道附件
4.14 排水泵房和集水池
4.15 局部生活排水处理
4.16 医院污水处理
4.17 建筑小区排水
5 雨水
5.1 建筑物雨水系统的划分与选择
5.2 雨水量
5.3 建筑物雨水系统设计
5.4 建筑物雨水系统水力计算
5.5 室外或小区雨水系统设计
5.6 小区雨水管道水力计算
5.7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
6 热水
6.1 用水量定额
6.2 水温
6.3 水质及水质处理
6.4耗热量与热水量计算
6.5 热源
6.6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加热和贮热设备
6.7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贮热及附属设备
6.8 热泵热水系统的加热、贮热及附属设备
6.9 地热水(温泉水) 贮热、补热系统的设计计算
6.10 利用低谷电制备生活热水的加热、贮热系统的设计计算
6.11 燃油、燃气热水机组和热水锅炉制备生活热水的加热、贮热系统的设计计算
6.12 燃气热水器 、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局部加热设备
6.13 供水方式、循环方式、节水措施、系统选择与设计
6.14 管网计算
6.15 管材和附件
6.16 管道敷设与保温
7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7.1 消火栓给水系统
7.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7.3 水喷雾和细水雾灭火系统
7.4 消防给水
7.5 消防给水管材、管件及其敷设
7.6 气体灭火系统和干粉灭火装置
7.7 灭火器
7.8 消防排水
8 循环冷却水
8.1 适用范围及系统特点
8.2 基础资料
8.3 系统组成与形式
8.4 冷却塔
8.5 集水设施
8.6 循环水泵与配管
8.7 系统补充水
8.8 冷却水温度调节
8.9循环冷却水处理
8.10 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9 中水
9.1 中水一般规定
9.2 中水水源及其水量水质
9.3 中水利用及水质标准
9.4 系统的组成与型式
9.5 中水处理工艺流程
9.6 中水处理设施
9.7 中水处理站
9.8 安全防护和监(检)测控制
10 特殊地区建筑给水排水
10.1 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水排水
10.2地震区给水排水
11 水景喷泉
11.1 水景喷泉工程的类型
11.2 水景喷泉的基本水流形式及其采用的喷头
11.3 喷水造型设计
11.4 水景喷泉的运行控制
11.5 水景喷泉工程的给排水系统设计
11.6 景观水体的修复与维护
12 体育场馆
12.1 体育场馆给水
12.2 排水
12.3 热水
12.4 消防
13 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
13.1 池水特征
13.2 池水循环
13.3 池水净化
13.4 池水消毒
13.5 池水加热
13.6 水质监测和系统控制
13.7 跳水池、撇沫器、特殊设施
13.8 洗净设施
13.9 排水及回收利用
13.10 池水净化设备机房
13.11 水上游乐池
13.12 休闲健身池
14 绿地灌溉
14.1 绿地灌溉基本构成和系统分类
14.2 绿地灌溉基本资料和设计原则
14.3 绿地灌溉设计参数和灌溉制度
14.4 灌溉水源和首部设备
14.5灌水器
14.6 管网设计
14.7 附属设施
附录A 主要依据的标准规范目录
附录B—1 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指标
附录B一2 住宅建筑给水管段设计秒流量计算表
附录B一3管沟中管道的中心距
附录B一4 管道中心距和管中心 至墙面距离(钢管)
附录B一5 暗装铜管管中心线至墙面、柱面的最大距离
附录B一6 建筑物及城市区域的允许噪声级
附录C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
附录D一1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
附录D一2 传染病、结核病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日均值)
附录D一3 医疗机构污泥控制标准
附录D一4 污水处理站周边大气污染物 最高允许浓度
附录E一1 我国部分城镇降雨强度
附录E一2 中国年最大24h点雨量均值等值线
附录F一1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区及分区特征
附录F一2 我国72个城市典型年太阳能 设计用气象参数
附录G 暖通空调设计用气象参数
附录H一1 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基本控制 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日均值)mg/L
附录H一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
全文
模式
字号:
14.4 灌溉水源和首部设备

选择水源是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任务。水源条件不仅影响到灌溉系统的经济指标,也关系到灌溉系统的节水效果、使用寿命和绿地养护质量。当水源的压力或水质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用加压设备或过滤设备。加压设备和过滤设备统称为首部设备。

14.4.1 灌溉水源

1 水源类型

雨水、再生水、地表水、地下水和市政给水都能作为灌溉水源。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选择雨水、再生水和地表水。

1) 雨水

① 在降雨量不充沛或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匀的地区,雨水不宜作为唯一的灌溉水源。

② 每次降雨过程的初期雨水不宜用于绿地灌溉,可采取弃流措施予以排放。

③ 应根据设计要求对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物进行处理,尤其当用于滴灌和渗灌时。

2) 再生水

① 再生水生产单位应具备规范的生产工艺流程、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可靠的水质测量手段。

② 灌溉用水部门应与再生水生产单位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再生水水质,确保灌溉用水安全。

③ 使用再生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应在灌溉区域设置明显的再生水使用标志。

④ 在人员较密集的区域,应谨慎使用再生水作为喷灌系统水源。

⑤ 当用于滴灌和渗灌时,应对水中的有机污物进行深化处理。

3) 地表水

① 灌溉区域附近有人工湖、溪流或大型喷泉时,不得直接使用地下水或市政给水作为灌溉水源。

② 使用地表水作为灌溉水源,应确保水质符合绿地灌溉要求,并应保证供水可靠性和稳定性。

③ 应根据设计要求对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物进行处理,尤其当用于滴灌和渗灌时。

4) 地下水

① 不宜采用深层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

② 当用于滴灌和渗灌时,应对水中的各类无机污物进行深化处理。

5) 市政给水

① 在灌溉系统的水源接入处,采取有效的防止回流措施,避免市政给水管网受到污染。

② 根据绿地面积和灌溉方式,参考表14.4.1 为自压灌溉系统预留取水点。

③ 当用于滴灌和渗灌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采取必要的水质处理和减压措施。

2 水源要素

1) 水量

① 灌溉水源的水量包含水源总量和供水流量两个概念。

② 水源总量应满足特指绿地的设计年灌水量要求。

③ 供水流量应满足灌溉系统最大轮灌区的设计流量要求。

④ 当单一水源的水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水源。

2) 水压

① 如果水源压力不能满足最不利灌水点的设计工作压力,则需加压设备。

② 如果水源压力超过管材或灌水器的设计承压能力,应采取降压措施。

③ 对于加压灌溉系统,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锤危害和降低运行能耗。

3) 水质

① 绿地灌溉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O84 (见附录M)中“旱作”的规定。

② 再生水用于绿地灌溉时,水质应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l8921(见附录H一4)的规定。

③ 当水质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根据水中的污物特点和设计要求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取水点位置

① 取水点的位置应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便于系统的运行管理。

② 以地表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取水点位置应位于灌溉区域的“重心”。

③ 以市政给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应保证每块绿地至少有一个符合管径要求的取水点。

14.4.2 加压设备

绿地灌溉系统常用的加压设备有离心泵、潜水泵、管道泵和深井泵。水泵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根据水源条件和灌溉方式选用加压设备,并通过经济技术分析,使灌溉系统的建设成本和运行费用最低。

2 水泵的扬程应满足灌溉系统最不利灌水点的设计工作压力。

3 水泵的流量应满足灌溉系统最大轮灌区的设计工作流量。

4 对于灌水保证率要求较高的加压灌溉系统,应配置备用水泵。

5 当不同轮灌区设计流量差值超过25%或多种灌溉方式并存时,应采用变频供水设备。

14.4.3 过滤设备

过滤设备的作用在于清除水中各种有机和无机污物。对于喷灌和涌灌系统,如果采用市政给水,可不选用过滤设备;对于滴灌和渗灌系统,无论采用哪种水源,都应使用过滤设备。

1 设备分类

绿地灌溉系统常用过滤设备有离心过滤器、砂石过滤器、叠片过滤器和筛网过滤器,不同类型过滤器的特点及其适用场合见表14.4.3-1。

2 设备选型

根据水源的污物种类和污染程度,参考表14.4.3-2选择过滤器。

注:1 A 、B 、C 分别为第一、二、三选择方案;

2 控制过滤器指末级过滤器。

3 设计工作流量

过滤器的设计工作流量可根据制造商提供的产品技术参数确定。没有产品技术参数时,可参考表14.4.3-3 确定。

注:过滤器的规格指其出水管的管径。

4 注意事项

1) 根据灌水器类型和规格选择过滤器的过滤精度,允许进入灌溉系统的固体颗粒粒径不得大于灌水器最小孔道直径的1/10。

2) 过滤器进、出口压差是反冲洗条件,具备条件时应选用自动反冲洗过滤器。

3) 进行管网水力计算时,过滤器的局部水头损失应按工作状态下最大值考虑。

4) 当灌溉系统中有施肥设备时,过滤器应安装在施肥设备下游。


条评论
评论
  • 宿舍建筑七层以下东西向建筑怎么算间距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
纠错
手机扫码浏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