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钢管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标准》GB/T51446-202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施时间:2021-12-01
收藏 分享 阅读模式: 分节阅读 全文阅读 字号:
全文
模式
字号:
8.4基础与支承节点构造

8.4.1钢管混凝土析式混合结构的弦杆与基础可采用端承式连接、埋入式连接或外包式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2埋入式连接(图8.4.1-2)的弦杆埋入深度应大于1.5D且不应小于1.0m,在预埋段应设置分布环向筋、焊钉或开孔板连接件等铀固构造;图8.4.1-2埋入式连接

1一弦杆;

2一基础;

3一贴焊钢筋环;

4一圆头焊钉;

5一开孔板连接件

3外包式连接(图8.4.1-3)宜沿外包段管身纵向设置铀固环板,铀固环板可加劲,钢管底部可设置端板。图8.4.1-3外包式连接

1一弦杆;

2一基础立柱及底板;

3一铀固环板和加劲肋;

4—地面;

5—底部端板和加劲肋

8.4.2对设置加劲焊接描固环板的外包式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插入钢管应埋入基础底板,对承受较大拉力的外包式连接,弦杆埋入基础深度不宜小于2.5D;

2铀固环板宜按小而多的模式布置,描固环板宽度(bp)和数益应根据承载力要求、铀固环板布置间距、基础立柱长度及底板厚度等条件优化确定,描固环板宽度(bp)不宜大于0.1D;

3铀固环板宜沿插入钢管纵向等间距布置,第一块铀固环板距离立柱混凝土顶面的距离不宜小于10bp,描固环板间距不宜小于10bp,底部端板与上方邻近铀固环板的距离不宜小于5Bp(凡为端板宽度)和8bp的较大值,且宜大于加劲肋板高度;

4基础立柱对插入钢管的外包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4bp;

5对基础立柱,插入钢管外围的竖向钢筋、雏筋的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的有关规定;

6插入钢管底部应设置固定措施,应分别针对初始安装和长期使用状态下的受力情况,校验固定措施强度和地基承载力。

8.4.3曲线形钢管混凝土析式混合结构与基础的连接构造,宜采用埋入式连接。预埋钢管与主管节段应采用焊接对接接头。预埋钢管底部应设置承压板,承压板下应设置不少于三层钢筋网,在钢管周边应设置分布环向筋或焊钉等铀固构造。承压板与管壁间应按构造要求设置带孔加劲肋板(图8.4.3)。

1—弦杆;

2—基础;

3—螺旋钢筋;

4—钢筋网片;

5—承压板;

6—加劲肋

8.4.4钢管混凝土析式墩与钢管混凝土柜式主梁间宜采取设置加劲肋板的支座进行连接(图8.4.4),支座尺寸应根据上部结构主梁的荷载进行确定。

8.4.5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的柱脚应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抗展的要求,并应保证上部荷载的有效传递。偏心受压结构宜采用埋入式柱脚,也可采用非埋入式柱脚;偏心受拉结构应采用埋入式柱脚(图8.4.5)。

8.4.6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的柱脚设计宜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和《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YB9082的有关规定执行。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
纠错
手机扫码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