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反馈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急救中心建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GB/T 50939-201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下载 收藏 分享 阅读模式: 全文阅读 分节阅读 字号:

1总则

1 总 则


1.0.1 本条阐明了本规范的编制目的。

1.0.2 本条阐明了本规范适用的范围,即独立院前型急救中心、分中心、急救站。急救中心内均不设与病人有关的“院内”用房,如门急诊部、住院部、医技部等及相关附属用房。

1.0.3 本条阐明了我国城市急救网络的层级体系,即分为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和急救站三级。急救网络层级的设置应根据城市规模确定,独立建制的急救分中心、急救站应按区域卫生规划确定。

1.0.4 本条阐明了急救中心的建设应达到的目标和应满足的功能。

1.0.5 本条强调了执行本规范与执行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关系。


3选址与总平面

3.1 选 址

3.1 选 址


3.1.1 本条阐明了急救中心的选址原则。

3.1.2 本条阐明了急救中心、分中心、急救站基地选择的要求。根据急救中心的特点,应使急救中心在日常急救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具有快速应变、统一调度指挥本地区的医疗机构的能力,满足承担紧急转运医疗救治任务的功能要求。因而,特别强调了基地对交通和接收信号方面的要求。


3.2 总 平 面

3.2 总 平 面


3.2.1 本条阐明了急救中心总平面设计的要求。第1款、第2款对急救中心内流线组织的要求进行了具体化,利于避免人、车、物流线的交叉,并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第4款、第5款,对停车场提出了具体要求,兼顾了急救中心的功能和各地的不同情况。

3.2.2 本条针对急救中心的特点,对出入口和环通道提出了要求。

3.2.3 本条对急救中心内隔离用房的位置提出了具体要求。


4建筑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 一般规定


4.1.1 根据现代医疗机构的发展趋势,在机电设计方面也应为今后发展、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如管道井、设备层的位置,负荷计算等。

4.1.2 本条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制订,强调了建筑物出入口的无障碍设计。

4.1.3 为保证急救中心高效率的运转,本条规定了急救中心的分区和各种用房应设置明显的导向标识。

4.1.4 为加强急救中心建设的指导性,在项目建设的前期阶段,各类用房的面积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以避免各地在建设中无序发展。


4.2 指挥调度用房

4.2 指挥调度用房


4.2.1 本条阐明了指挥调度用房在平面位置、内部布局等方面的要求。

4.2.2 本条根据指挥调度中心的特殊功能要求,对应设置的用房加以说明。

4.2.3 本条阐明了指挥调度用房可根据规模和需要设置的用房。

4.2.4 需要强调的是指挥调度室是急救中心的核心部位,它肩负着指挥调度本区内各级急救资源,开展伤病员的现场急救、转运和危重症病人途中监护的责任。通常,急救中心与公安(110)、消防(119)等应急系统联合行动,实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援。所以,为保证信息正常、及时地接收和传达,应在建筑设计、室内装修、设备配置等方面,充分考虑其功能要求。


4.3 车 库

4.3 车 库


4.3.1 本条阐明了车库在平面位置方面的要求。急救车承担着现场急救、转运和危重症病人的途中监护等责任,所以车内物资配备必不可少,需要及时补充和更新,以与物资库相近为好。

4.3.2 本条阐明了车库应设置的用房。急救转运离不开急救车的作用,加之急救车本身价格高昂,所以车库和相关的附属用房在急救中心有着非同小可的地位。

4.3.3 本条阐明了车库可根据规模和需要设置的用房。

4.3.4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现代医学科技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急救车的外形和配备也在不断更新发展中,在设计车库时,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满足急救车存放和运行的要求。


《急救中心建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GB/T 50939-2013

4.4 隔离用房

4.4 隔离用房


4.4.1 本条阐明了隔离用房在总体布局中的位置要求。

4.4.2 由于在转运、急救、监护病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传染病的病例,就需要按照传染病规定进行处置,分别对医护人员、车辆和物品进行消毒。本条阐明了隔离用房应设置的用房。

4.4.3 本条阐明了隔离用房可根据规模和需要设置的用房。

4.4.4 本条遵循传染病建筑设计的原则,规定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便于总体布局和设备工种的配合。

4.4.5 隔离用房的建筑设计应参照有关的传染病建筑设计规范和其他有关规范的规定。


4.5 行政办公用房

4.5 行政办公用房


    本节阐明了应设置的综合行政办公用房的组成。根据急救中心的不同规模和各地情况,可灵活设置行政办公科室。综合办公用房,一般有行政办公室、人事科、总务科、财务科等;专业办公用房,一般有通信指挥科、医疗科、车管科等。


4.6 后勤辅助用房

4.6 后勤辅助用房


    本节阐明了后勤辅助用房的组成。各种物资仓库包括医疗器械库房、药品库房、一次性卫生物品库房等。需要强调的是物品和人员的消毒设施,为避免交叉感染、传染病的扩散、保护医护人员,有必要对非一次性物品和接触病人的有关人员进行彻底有效的消毒。医疗垃圾存放间的设置基于同样的原因。


4.7 培训用房

4.7 培训用房


    急救中心还承担着培训和技术救助、开展急救医学的科研及学术交流的任务。所以,培训用房是急救中心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平时,需要对急救专业技术人员、特殊人群(包括警察、武警、驾驶员、从事有毒有害工种人员、旅游餐饮娱乐行业从业人员等)、公众等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所以应在建筑设计、设备配置等方面满足其功能要求。


4.8 急 救 站

4.8 急 救 站


    急救站是急救中心下设的直属分支机构,配有急救车、相关用房和一定面积的急救车活动场地。急救站的设置和具体面积标准参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急救中心建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GB/T 50939-2013

5防火与疏散

5 防火与疏散


5.0.1 鉴于急救中心的重要性,它的防火和疏散不容忽视,应符合我国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5.0.2 本条是关于急救中心耐火等级的规定。


6建筑设备

6.1 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和消防

6.1 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和消防


6.1.1 为使急救中心新建、扩建和改建时符合安全、卫生、节能、环境保护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设计时要统一规划。

6.1.2 给水、热水及饮水供应的要求:
    1 本款阐明了急救中心生活饮用、洗涤、沐浴水的水质要求。
    2 急救中心办公、淋浴、职工食堂、洗车、绿化等用水定额,冷、热水用水定额均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有关规定确定。
    3 为避免隔离用房内使用卫生器具而交叉感染提出的设施要求。
    4 本款为对隔离用房管道检修操作的卫生安全性而制订。
    5 本款阐明了急救中心饮水供应的方法。

6.1.3 排水和污水、污物处理的要求:
    1 现行国家标准《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明确了医疗机构指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急救站等,故急救中心污水排放标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执行。
    隔离用房医务人员、车辆、物品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污、废水按传染病医疗机构消毒要求进行消毒。
    2 急救中心在急救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理应遵循《医疗废物处理管理条例》的规定。
    3 本款规定救护车辆应进行冲洗和消毒的要求。
    4 本款规定急救中心厨房的含油废水需经隔油池处理和车辆冲洗水应设隔油沉淀池处理。
    5 选用节水型卫生器具,例如选用的便器应为构造本身适应在6L冲洗量的情况下能将大便器冲洗干净的便器;选用的红外感应自动冲洗装置应具有冲洗及时、节约用水和卫生的优越性等。

6.1.4 本条阐明急救中心消防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标准和规范。


6.2 电 气

6.2 电 气


6.2.1 本条确定了急救中心电气设计的重点。

6.2.2 本条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的相关规定制订。
    本条第2款主要是强调应急电源宜来自独立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组,其原因是发电机组提供的电源更为可靠,且能保证足够的容量和供电时间。

6.2.3 VDT作业是指有电脑屏幕(不管大小)作为视觉显示终端的作业。
    双抛物面格栅是一种采用抛物面作为两侧主反射面的荧光灯格栅灯具。灯具采用镜面板做反射材料,以嵌入式居多。灯具发出的在垂直于灯管轴线的平面上的光强分布,其显著特点是在过设定峰值角度后迅速降为零,即光线在该角度上截止。

6.2.4 急救中心设置的通信网络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主要为急救中心通信指挥调度系统提供基础保障,同时兼顾日常办公和物业管理的使用。急救中心设置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满足除急救中心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外的日常办公和物业管理用途。急救中心的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将其建筑环境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保安等设备或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综合系统;同时,具备与急救中心通信指挥调度系统通信的信息接口,为通信指挥调度系统提供支持。

6.2.5 本条规定急救中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按现行国家标准执行。

6.2.6 本条对指挥调度大厅防静电设计的规定引用了国家现行标准《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则》YD/T 754及《防静电工作区技术要求》GJB 3007中的相关规定。防静电地面材料包括活动地板、地毯、树脂涂料及其他具有防静电功能的材料。防静电地面工程的检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子产品制造与应用系统防静电检测通用规范》SJ/T 10694的规定。


6.3 通信指挥调度系统

6.3 通信指挥调度系统


6.3.1 本条明确了急救中心通信指挥调度系统的设计要求。
    急救中心的通信指挥调度系统是一个综合的实时信息控制和管理信息系统,在进行急救中心通信指挥调度系统的工程建设时,应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管理相关的规范。
    系统在呼叫处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保障系统等功能单元内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系统:
    (1)呼叫处理系统,应包括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系统、数字语音处理系统、呼救受理系统。
    (2)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决策系统、查询统计系统、指挥调度系统。
    (3)基础保障系统,应包括通信网络、数据网络、环境监控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呼救目标和救护车辆的GPS定位及时钟同步系统。
    急救中心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功能结构图如图1。

6.3.2 本条是对呼叫处理系统的规定。
    1 急救中心专用数字电话程控交换机应具备两套物理上独立的控制、管理模块和一定余量的通信端口模块。其配套的工作电源应能满足上述冗余设施投入工作的要求。
    2 急救中心呼救电话数字录音及处理系统的录音容量应保证系统一年以上的正常工作,并具备备份、导出、查询和管理设施。系统设备应为一用一备,双机热备份方式。

图1 急救中心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功能结构图

    3 综合布线系统,为呼叫受理、调度、管理指挥提供语音和数据通信支持的网络。除受理功能单元外,还应根据功能要求设置其他信息点。
    4 呼救受理系统的呼救受理功能单元宜采用双显示屏结构,分别显示反映交通运输状况或呼救目标位置的电子地图和受理工作操作界面,具有呼救受理、救护过程调度功能,个别受理台具有维护、统计等功能。
    本地管理、分中心管理、移动管理应具有指挥、控制、统计与咨询功能;并具备在多种予定义预案模式中动态切换和调整定义的功能。
    系统应自动显示呼救者主叫号码、位置及环境地图,文字标示呼救来源,并确定救护运输路径、救护上车地点。
    系统应自动根据呼救者位置,产生最佳的救护运输路径,并通过派车单信息发送到相关医院、救护站和救护车辆,实现救护过程调度和监视。
    系统受理等管理信息的存储容量应保证系统一年以上的正常工作。系统受理呼救案例的并发数量,应与呼救电话的同时接入话务量相适应,并具备冗余和模块化的扩展能力。

6.3.3 本条是信息管理系统的规定。
    1 指挥调度系统应为移动管理提供管理平台。具备指挥功能的移动管理单元,应可作为领导指挥台,完成双向的数据通信,包括但不限于:①从一端向另一端发送数据和文件。②从一端向另一端进行数据库的读写操作(有口令和权限限制)。③从一端向另一端按照定义的代码集,进行目标的地图定位,实现指挥中心受理台与移动指挥台的地图信息联动。④通过受理台进行实时调度。
    2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显示相应环境的地图时,系统应能提供丰富的地图操作手段(如图面无级缩放、任意移动、全图、焦点定位、测距、地理信息查询等);通过与卫星定位系统(GPS)接口,使电子地图的定位功能中可对图形数据(如城市地图、建筑、街道等)及其相关信息(如电话信息等)等进行增、删、改;系统操作界面应简单直观;文字和地理位置信息查询方式灵活方便;电子地图层次丰富、数据详尽;并提供地图文件的动态更新功能。
    3 查询统计系统应能将呼救处理信息实时记录,并自动存档,可靠保存;能根据指挥中心的需要生成相关数据库,以完成各种信息的查询与统计(如统计呼救类型、数量及其分布,调度员受理时间统计、调度员离席时间统计,出车情况统计,急救病种的概率统计及发病时间分布,送往救护地点统计以及重大事故的各项统计等)。
    4 辅助决策系统通过实用急救专家预案系统,可进行病案记录以及后期病案查询。同时,通过辅助信息通告功能,指挥中心可向任意一个或多个中心、救护站及支持医院提供实时和非实时信息。

6.3.4 本条是基础保障系统的规定。
    1 通信网络为特服电话和急救指挥调度提供语音和数据通信支持;同时,要为急救分中心子系统提供多种组网方式。故宜具备冗余路由的急救服务区域专用电信服务的通信接入。
    系统应能支持多种类型的急救分中心系统和医院设置的指令接收设备。
    根据需要在分中心、救护站和支持医院,设置专用电话(包括无线电话)、计算机、传真机或网络打印机(包括无线通信网络连接)。
    2 对于省会(直辖市)级别的指挥中心,应切实保障无线语音和数据通信资源的专用。
    3 车辆卫星实时定位(GPS)监控系统,利用GPS卫星向地面目标发射定位信息,经过卫星定位系统(GPS)处理后,将车辆位置及特征信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传到指定的控制中心(如采用无线通信网络),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将移动目标显示在相应显示设备上,同时控制中心也可以将相应的指挥、控制指令发送到移动终端的操作者,对救护车辆的运作进行远程指挥。系统指令传送的响应时间,应满足救护过程的服务响应要求。
    5 基于计算机的数字化网络平台,其网络传输速率应能满足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并具备冗余,包括信息量和响应时间两方面。
    6 大屏幕显示系统,为指挥、调度和管理提供的信息显示手段,应保证显示内容能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定义,并预置指挥、调度、受理等模式。
    7 急救指挥中心专用计算机机房、指挥中心机房、数字程控交换机机房的环境监控系统,为指挥中心提供安全、可靠的运作环境,应包括空调、电源和UPS备用电源以及安全控制设施。
    8 安全控制设施应与急救指挥中心的安保系统接口,完成监视、报警和人员、车辆出入口控制管理任务。同时,应有选择的获取急救指挥中心设置的建筑环境的设备控制、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信息,以保证其支持对环境信息的监视。
    9 指挥调度厅内的专用多功能指挥会议室(附有休息室),是突发事件发生时完成救援方案的场所,故应配置相应的电话、电视会议等系统和设备。


6.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6.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6.4.1 本条说明了急救中心以功能要求设置的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应视所在地的气象条件及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适当进行配置。

6.4.2 本条强调了隔离用房所采取的空调系统技术措施。

6.4.4 本条规定急救中心应按功能要求进行分区设置。

6.4.5 本条规定按压力分布设置送排风系统,正确的压力关系是控制空气中病毒传播的主要手段。

6.4.6 本条规定消毒区应设置独立送排风系统。消毒间消毒时可循环运行,待消毒结束后,可吸入室外清洁空气,稀释后高处排风。

6.4.7 本条规定为确保负压值,应设置压差传感器。

6.4.8 本条规定隔离用房为保障净化要求,宜在回风口设低阻中效过滤器。

6.4.9 本条区分了隔离用房与一般用房排风的处理方式,强调了设置防倒流装置,防止再污染。

6.4.10 本条规定为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应在过滤器两端设置压差报警装置,便于及时更换过滤器。

6.4.11 新风采集口的设置应保证所吸入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新风采集口应远离建筑物排风口。

6.4.12 本条说明隔离用房内的空调冷凝水不可直接排放,需经处理后排放。


《急救中心建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GB/T 50939-2013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我要
纠错
手机扫码浏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