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反馈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反馈
置顶
当前位置:首页>>项目>>融创•武汉1890,百年工业遗产的再生复兴---Aedas

融创•武汉1890,百年工业遗产的再生复兴---Aedas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01日 关注度:41292
融创•武汉1890,百年工业遗产的再生复兴---Aedas


本文中所有效果图均为概念效果图,最终方案以政府审批为准


十里工业长廊,亚洲第一雄厂。长江右岸历经百年的工业遗产——由Aedas全球设计董事王烨冰带领团队设计的融创•武汉1890汉阳铁厂工业遗产改造项目,已开启改造重建,老旧工业厂区将被赋予全新使命,依托商业活动,将先锋艺术与生活美学自然融合,形成聚集文艺群体、创意产业的复合集群,在重塑历史记忆中,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构建城市未来生活新方式。

1890年,张之洞于武汉创办汉阳铁厂,中国近代工业自此起步,标志着时代的觉醒。1894年,中国第一炉钢水在此诞生,武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驰名海外。1911年,在此研制的汉阳造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2013年,这一“开地球东半面未有之局”的钢铁厂熄灭炉火,作为工业遗产自此保留。

汉阳铁厂作为“踏引大国觉醒的征程,奠定现代工业之基”的国际工业遗产,未来应该何去何从?Aedas给出的答案是:再生与复兴。

“开发并不等同于拆除重建,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记忆和故事,而汉阳铁厂正是武汉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存在。从创立到辉煌,这座工厂带给了这座城市无尽的荣耀。我们应心怀尊重,以新的理念将这里重新规划,让老的建筑得到保护,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工业美感,浸润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王烨冰如是说。 


融创•武汉1890鸟瞰(投标阶段概念效果图,最终方案以政府审批为准)

 01

再生:旧建筑的新对话

Aedas所负责的融创•武汉1890的规划地块中,包含了棒材厂、电炉分厂、钢梁椼架仓库等在内的多座工业遗址,面对极富工业气息与年代感的红砖、土墙以及锈迹斑斑的管道,设计提出的第一原则即是保护。


极富工业气息与年代感的工业遗址(拆除前现场拍摄照片)

根据工业遗产等级,地块被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以及环境协调区,分区保护。团队保留价值及结构完好的老旧厂房,并最大程度保留历史风貌整体性,在与现代生活及周边环境的有机结合中,重塑城市记忆。


分区保护示意图


总平面图

针对工业遗产特色最显著、风貌最集中且空间格局相对完整的核心保护区,设计充分尊重历史特征,保持建筑既有元素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恢复性、改建性利用。通过剥除墙面的水泥粉刷,红砖和混凝土外墙恢复了原本质感,搭配一致的门窗开洞位置、模数以及主题结构,让人仿佛回到了工厂的旧时光。

屋顶利用现代材料参照原有样式重新翻修,并增加玻璃天窗提升室内采光,立面的金属波纹板替换成为阳光塑料板,在修旧如旧中提升了空间品质。设计保留制氧及除尘等极具工业特色的构筑物,将其景观化处理,将传统风貌融入到全新的园区风景之中。


电炉配料车间现状及概念效果图对比


除尘制氧管道现状及概念效果图对比


电炉分厂车间现状及概念效果图对比


空间改造剖面示意图

“修复改造并不是一味地营造一种怀旧、沉湎于历史的氛围,而是基于文脉与历史的现代演绎,等待将来与民众的参与一同重塑城市记忆。”

设计通过结构加固、空间创新等形式,将建设控制地带及环境协调区内,原本结构形式和空间尺度无法与新功能业态相适配的建筑,进行更新性利用。部分建筑加入了金属扩张网和穿孔铝板等工业风极强的材料,与旧有墙面形成对比,以现代设计手法传承传统风貌特色,实现与周边城市环境和功能的互动。


动力车间现状及概念效果图对比


污水处理车间现状及概念效果图对比


02
复兴:艺术商业新地标


“旧厂房想要获得重生,不只是建筑的翻新修缮,更需要新功能的赋予以融入城市发展,化身成为市民未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全新的社交休闲目的地,为市民提供未来生活新方式

地块交通便捷,南靠京广铁路,东至江城大道,紧邻轨道4号线及在建12号线,比邻新城市综合体,周边汇集了大量文化符号——张之洞博物馆、古琴台、琴台音乐厅、琴台大剧院等。极大的占地面积,优越的地理条件,以及诸多工业遗产,使其具备极佳的规模效应。设计巧妙引入文化创意新动能,将工业文化与当代艺术相结合,延续城市记忆的同时,以全链条文创产业及商业娱乐业态,打造出全新的社交休闲目的地,为市民提供未来生活新方式。


项目所在地

设计基于原有规划道路,于西侧规划通向地铁的商业动线,以创意开放市集、艺术旗舰承接地铁商业及商务广场的人流,同时于东侧构建与张之洞博物馆、琴台公园串联的文化轴线,以工业博物馆、多功能演艺中心与之呼应。两条东西向轴线之间通过南北向穿越动线衔接,形成园区内部井字环形动线。


商业轴线与文化轴线通过垂直穿越动线衔接,形成园区内部井字环形动线

为打造文创艺术活力区,设计为每一栋建筑定制式改造设计,充分利用厂房原有的高大空间,以不同尺度的人性化空间布局丰富的业态功能,带来多方位艺术文化体验。其中用于储存钢材的棒材厂,作为亚洲最长的工业厂房、全球单栋体积最大的工业遗址建筑之一,设计将长约550米的厂房内部,划分出多个业态组团,以穿越棒材厂的市政道路为界,西侧为举办大型活动的演艺空间,东侧为办公,商业零售穿插其中,犹如一座迷你城市,工作-生活-娱乐一体化。


棒材厂空间分析图

巨大的中庭空间及公共景观台阶,搭配玻璃天窗倾斜而下的阳光,弱化了室内外界限及巨型封闭空间的压抑感,提供了大量公共社交空间,未来还将成为时装秀、大型装置艺术展览等活动的必选之地。


棒材厂室内空间现状


改造后的棒材厂绿色景观中庭


棒材厂建筑轮廓现状


改造后棒材厂建筑轮廓

为实现与周边环境的自然融合,设计利用园区中部开放空间,保留地上低密度的建筑物,将其转化成为中央艺术公园,以纵向绿轴与地块北侧张之洞纪念公园及南侧开阔的京广铁路连接,构建出视野通廊,形成开放绿色的城市花园。


自然融入周边环境


中央艺术公园

“新的功能让这些“老物件儿”在当下获得重生,丰富的城市功能、复合的城市活动,以及更加美好的城市体验,让这里展现出无可复制的独特的魅力。我们相信,融创•武汉1890将为这座城市带来新的荣耀。”王烨冰如是说。

融创·武汉1890效果图

* 本地块规划中,商业的具体业态及开业时间等以政府批示及实际交付为准

*12号线交通设置不排除因政府规划、政策规定及出卖人未能控制的原因而发生变化,本资料旨在提供相关信息,不代表着出卖人对此作出要约或承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未经搜建筑授权禁止转载。

条评论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关于项目

  • 推  荐Aedas
  • 擅长领域建筑设计、规划设计、室内设计和环境景观设计等
关闭